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01
都说家是港湾,爱是退路。可为什么作者非要说家会伤人呢?这是我看到这个书名后,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家一直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神圣,有家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乐园。大如我们的“大家”,小就是我们的“小家”。
在这本书里,作者谈到的家,是我们的小家,这个家就是我们一直生活的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一直是一个温馨、温暖的字眼。在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有疼爱我们的人。家怎么会伤人呢?
我带着深深的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作者武志红是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9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家为何会伤人》这本书被评价为:“帮助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
当我看完了整本书,发现作者在书中主要写了爸妈和孩子之间的事。
作者是一位资深心理治疗师。他在书中用许多深刻的案例来一一分析,家为何会伤人;家在哪些方面的行为就是伤人的言行;再有就是在这些伤人的行为动机背后,都不是故意要伤害孩子的,都是由于爱的太深,爱的太急迫。
现在这个社会太急功好利,相信每个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能比别人家的孩子更胜一筹。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们也只是一个孩子,是孩子总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一切好高骛远,拔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
02
作者在书中写道: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作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自己作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要如何去爱孩子
作者在书中写道:现在,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真希望父母在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
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有时候,孩子自己一点都不急,倒是做父母的天天念叨着:这个孩子现在怎么办啊?他怎么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啊?真是急死了。其实,这个就是焦虑,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过分焦虑,于是每天家里都是暴风雨要来前的黑夜。
于是,作者在书中提议:想要孩子以后不要有什么心理疾病,想要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学会给孩子减压,除了减压还是减压。孩子只有在不累的情况下,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大人不也是这样啰!
03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每个大人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聪明、优秀。可是优秀从哪里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许多的家长每天都把孩子抓的紧紧的,不允许他浪费一点点的时间,恨不得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算这样,孩子还要一天到晚被家长紧盯着成绩。稍微成绩下降,家长就心急如焚,于是再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的生活,孩子哪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其实一个人的优秀来自自己的自我评价。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高,自己就会要求自己努力,朝着优秀的方向去发展,反之亦然。
那一个人的自我评价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写道:自我评价就是心中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其基础就是,我们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
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
我从这句话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无论孩子做了什么,我们都要学会去鼓励他。要让孩子不断地去尝试,直到有一天,当他终于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于做什么?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着急的。
家长们等不了孩子的慢慢成长,于是一路催着,巴不得孩子能一夜成龙,一夜成凤。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太急了,爱的太有压力了,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就是一定要求孩子达到家长的要求。中国的孩子太累了。
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许多有关教育孩子以及和孩子沟通的理论,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有兴趣的朋友,还是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