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原文请自行在网络上搜索。
1 尸婆问道
976经,尸婆问佛陀:“云何为学?所谓学者,如何学”。佛陀告诉尸婆,“学其所学,故名为学”,具体方法是:“随时学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随后尸婆进一步追问,证得阿罗汉果后,“复何所学”,佛陀告诉尸婆,证得阿罗汉果后,觉知贪欲、嗔恚、愚痴永尽无余,不会再造诸恶,常行诸善,即无学。
977经,尸婆从沙门、婆罗门那儿听到关于因果的见解,心里吃不准,便到佛陀那里求证。那见解是这样说的:“若人有所知觉,彼一切本所作因,修诸苦行,令过去业尽;更不造新业,断于因缘,于未来世无复诸漏。诸漏尽故业尽,业尽故苦尽,苦尽者究竟苦边”。佛陀告诉尸婆说,这种见解是“洛漠说耳,不审、不数、愚痴、不善、不辩”。佛陀进一步解释:不能简单的将现在的一切觉受都归结于前世之因导致的现世之果,因为除了前世造因会导致现世的苦外,还有“苦或从风起,从痰起,从唌唾起,或从等分起,或自害、或他害,或因节气”。而这些“众生如实觉知”,因此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为“彼一切本所作因”。接下来,佛陀继续引导尸婆进一步观察是什么导致“心法忧苦”的。佛陀说有五因五缘生心法忧苦,分别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缠。离此五盖,则可现法得离炽然,通达现见。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修习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尸婆听了佛陀的教诲,现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他恳请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佛陀答应了他,尸婆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2 百岁老人证道
978经记述了商主外道在佛陀处出家的经过。缘起是商主外道的一位宗亲,转世生为天人,此天人想劝商主到佛陀处出家修梵行,因担心直接劝说没有效果,便想出一个办法,他下到人界对商主说了一个偈子:“云何恶知识,现善知识相?云何善知识,如己同一体?何故求于断?云何离炽然”。并告诉他,以此《意论偈》询问当世的出家大德们,谁能回答,就在谁那里出家修梵行。商主按其所说,找到了当世的几位出家大德,但没有一位能够回答他的偈子。最后商主来到佛陀处,不用言语,而以心念问佛。佛有他心通,知道商主的来意,便以一首偈子回答了商主提出的四个问题。商主听罢大吃一惊,十分信服,当即决定出家修梵行,佛陀应允,后来商主证得阿罗汉果。
3 佛陀涅槃前的最后一位弟子证道
979经记述了佛陀般涅槃之前度化最后一位外道弟子须跋陀罗的经过。佛陀般涅槃当日行至俱夷那竭果力士生处坚固双树林中。佛陀交代阿难在双树间铺,阿难准备完后,佛陀诣双树下,“于绳床上北首右胁而卧,足足相累,系念明想,正念正智”。此时年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得知佛陀当日即将般涅槃的消息后,心中有诸多疑惑希望得到佛陀的当面教导,于是他徒步赶到双树林中,见到阿难,几次三番请求阿难引荐。阿难不忍劳佛,几次三番拒绝须跋陀罗的请求。这时佛陀以天耳闻阿难与须跋陀罗的交谈,告诉阿难,须跋陀罗是他涅槃前度化的最后一位弟子,让阿难引须跋陀罗到他身边。于是佛陀为须跋陀罗做了最后的开示。须跋陀罗问佛陀:外道六师各各自称为世尊,究竟他们得到一切智否?佛陀用一首偈子概括了他一生悟道、传道的过程,并告诉须跋陀罗,凡是脱离八正道的,都不是沙门。离开八正道,就不可能得初沙门果,更得不到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诸外道无八正道,故无沙门果。须跋陀罗当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他请求佛陀收为弟子,佛陀应允,当即出家修梵行。须跋陀罗当即出家修梵行,证得阿罗汉果。他不忍看到佛陀入般涅槃,于是自己先于佛陀般涅槃,而后佛陀入般涅槃。
知识链接: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的双层构造: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缘起法之要义由四句话来表述:“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这四句,展示的是一种双重构造,相互作用,同步运行。这个双重构造就是“无明的连锁驱动”和“被驱动的十二因缘的因缘果报的实际发生”。两者相互增上,彼此强化。无明即是业力,驱动业报的种子生长成熟,开花结果。它对业种始终一贯地染污和驱动,致使众生长夜轮转。此正所谓“贪嗔爱水,滋润苦芽”。然而,通过修无常观、无我观等,可破除无明,永断贪嗔,就能够彻底破坏十二因缘的双重构造,使其无法继续运行,从而斩断生死,不受后有,那些业报种子也就成了焦芽败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