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聊一个曾经困扰过我自己,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经历的事情:为什么明明想阅读,却总没有时间看书?
搁在以前,尤其刚工作的时候,每天忙忙碌碌,如果赶上重要项目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
那段时间也想看书,可总是想想而已,真正看的书,并没有多少。
虽然业余或周末也会看书,但是全年下来的阅读量,不到现在阅读量的三分之一。
而后从2019年开始,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有个短暂的适应期,阅读量持续走低。
到2020年经历了读书低谷,转而从2021年开始,阅读量和效率都有显著提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当时想不太明白,现在回望发现,其实当时是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的,破解了那些错误认识,阅读这件事也就驾轻就熟了,越来越高效。
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误区和要注意的地方:
01
#优先级不高。
这是读书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大脑是闲不住的,即便放空的时候,它也在想事情,可以看成是空转。
大脑闲不住,它就找事情做,比如做不到放空发呆,会不自觉看短视频。这就导致我们自己也闲不住。
再加上平时工作或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己要做、他人让做的事情,我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地,要做很多事情,大大小小,或重要或次要,也有一些拉长时间看,完全不重要的事。
而我们的时间就是固定的24小时,除去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醒着的时间,都用来做这些事情。
做事的顺序是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来的,常常优先照顾重要而紧急的事情,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像读书这样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就容易想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
所以就会形成这样的困局,知道看书重要,想要看书,却并没有去看书。
那具体怎么做呢?就要想办法把看书这件事排进待办事项里。
哪怕最开始只是很少的时间,重要的是给它排进去而且往前排,先开始,去完成,然后再想着进一步提高重要性,追求更高的标准。
那么好了,确实下定决心要看书,也排进日程里了,那会不会就解决这个问题呢?
并不会。因为很多人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
02
#目标不明确。
人们想要利用好时间去阅读,可是这样的目标只是一种笼统的想法,不够具体化、清晰化。
恰恰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在行动的时候容易手足无措,要么看书慢,要么不晓得看什么书。
所以,想要看书,最先应该明确的是目标。
为什么要看书?是通过看实用的书升级思维、学习技能,还是说看文艺作品来陶冶情操、疗愈身心。
对于这些要明确,目标越明确,行动起来越有方向感。
不仅如此,在实操看书前,还要明确阅读量的目标,有明确的阅读计划,每个月、每周、每天的阅读量是多少,都可以设置一个目标。
一开始别设置太高,能够完成就好,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目标,倒逼自己跳一跳够得着。
具体阅读目标的设置,可以循序渐进地来,比如说,在阅读的本数上,先尝试一个月看完一本书。
如果觉得还有难度,那就两个月看完一本书,然后看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也就可以逐渐提高目标了,尝试半个月看一本、一周看一本。
设定目标后,就能培养出阅读习惯了吗?就能按时达成目标了吗?
并不会。因为接下来还会面对一个很现实、很突出的问题。
时间关系,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