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欲更求子喻》每读一喻,总是先沉浸于故事情节中,看到最后“欲sha其子”但好似未成,旁人便进行了劝诫,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文中旁人,如果人世间多一些敢于仗义执言、挺身而出、愿意管闲事的人,这个世界便会多了许多正义和温暖;文中老妇,可恶至极,诱导妇女差一点sha了自己的孩子,出于愚昧?出于恶意?均不得知,但是却觉得不应让此类人有影响力和话语权,否则便会对他人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破坏;文中妇女,愚昧至极,且不说sha子之行如何令人气愤,欲sha子为何还要求子,为了得一未尝能实现的利益,毁掉现在的利益,此为利益权衡下的不值,延伸寓意,为了还未产生的快乐,投身火坑,让我联想到现在有些人为了身外之物的身体透支,今日透支身体挣钱,以后用钱保养身体,实在觉得不值。
《入海取沉水喻》文中之人像极了我们身边耐不住性子的急功近利之人,为了蝇头小利毁了大功,非常可惜。此喻让我联想到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信,关于无用之学,梁启超告诉梁思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初读此喻,想起《买椟还珠》的寓言,贼不识好歹,分不清孰重孰轻,用名贵之物包裹破烂之物,贼人可能觉得破烂之物是我所需之物,让我联想到有些世人,为了眼前的苟且,为了现时的利益,放弃理想,放弃善良,放弃珍贵的品质,让人惋惜;至于第二段的寓意,百喻经中的许多寓言,所述故事与最后的寓意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多大联系,需要细品,才能得其关联,比如此喻,偷本就非善举,然在此却比喻成有心修行善法之人,偷来的锦缎被比喻成累积的功德,因贪利毁了功德,此处的利指的是“弊氀褐”,道理似乎是可以说的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