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会写这篇文章,起因是我的一位朋友,她气不可耐地给我说了一件事。
她的大姐今年三十八岁了,和一位相亲的男士谈了大概半年,平时和姐妹聊天,口气中不乏有秀恩爱的成分。但大姐和那位男士谈归谈,却迟迟没有定下结婚时间,双方家长的急迫都已经到了嗓子眼,每每催,大姐和男士都推脱才刚认识不能着急。如今半年的时间刚过不久,如今刚好11月份,正是一年冬季,又是一年的年尾了,家长们都想着干脆在年前把事情办了,这个月登记,下个月摆酒。
可是大姐不高兴了,她觉得感情还没到顺理成章的时候,结婚还是太着急了,只是双方家长已然是板上钉钉不容更改的态度。
大姐在姐妹群里问该怎么办,姐妹们纷纷劝大姐,让男士和他家人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再拖延一下时间。大姐却依旧很烦恼,既不说是去和男方沟通,也不说什么时间才是合适的。
我朋友对大姐这样没有主见的行为很是生气,朋友说她可以理解大姐为什么会抗拒马上结婚,但是大姐不愿意,为什么不去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来寻求姐妹们的答案,要姐妹们给建议,放佛把这么重大的人生决定托付给姐妹们。只是,这是大姐自己的人生啊,自己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外人又能帮得了什么呢。
我理解大姐现在的犹豫、不甘心,以及害怕;我也一样理解我朋友对大姐的生气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大姐此时的犹豫,我猜大多也有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一是年纪,二是感情。
三十多岁的女人,可以选择的越来越少,能被人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她的情感终究还是没被满足到点上,外力就在催促她走进婚姻。兴许,只要让这份感情多一点时间,再多一点信任,她就会接下这个来自未知生活的挑战书了。但显然这次,长辈们的耐性似乎到了耗尽的时候,她不能再简单地推搪,但要她真的就这样不甘心的走入婚姻,她又很抗拒,她担心的是,假如这次再拒绝,会不会和这位男士彻底告吹?假如真的错过了这一个,年纪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还会再有下一个男人出现吗?
02
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真的有很大数量的80后女性,她们主动选择单身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们从来没恋爱过;她们不走进婚姻的原因,也是因为她们的不甘心。
不甘心她们从未真正的恋爱过,从未识得“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两相情悦是什么滋味;不甘心时间留给她们的,只有满目疮痍又冰冷的现实,青春苍白到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也不甘心接受自己无力反抗,只能接受要么孤独一辈子要么屈服自己的下半辈子的单选题。
“结婚”两字,对三十多岁的女人来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高龄生育,意味着要揉掉坚硬了半生的性子去融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为一个刚认识不久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可能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见得很健康。一走进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也已经年迈,可能过不了几年,你就要带孩子的同时,又照顾老人……
而这,恰是在你我十七八岁时,根本无法猜测也无法接受的结局。如今,真的到了三十多岁,才知道当年无法想象无法接受的事情,居然成了自己现在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当年幻想白马王子、总裁CEO的浪漫爱情故事时有多甜美,现在就有多痛苦。
这痛苦,就跟把人悬吊起来一样,初初只是觉得有点麻,之后有些扯痛,再后来是针扎进每个细胞似的,密密麻麻,说不上哪里痛,但就是痛的能叫人肝肠寸断。
假如,有“被爱”过,或许会清楚地接受现实的冷漠;或者正在“恋爱”中,盲目乐观地去相信,去付出,去结合。
但以上两者都不是。
害怕的是,居然,以上两者都不是。
更害怕的是,清晰地知道自己仍是一个执意追求“被爱”“恋爱”感觉的可怜人。
这种认知,就像潜意识正在用“上帝视角”,冷眼嘲笑着自己对现实妥协的无力与软弱;又在怜悯可怜的自己永远都无法得偿所愿的不甘心。
但可怜人不知道真实的“被爱”“恋爱”是什么滋味,只是在幻想里,把它们想象得极其温暖,长期的,温暖。它能够融化自己寒冷了数十载的内心,并继续温暖未来数十年的岁月。
“两情相悦,看到对方心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开出花来”
“夏天的一碗冰糖水,冬日的一杯热咖啡”
“把冰冷的手塞进他脖子里,他没发怒,反而心疼地把她整个人抱住,用炙热的体温为她赶走身上的寒意”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03
可能在许多老一辈的家长们看来,三十多岁的姑娘家,早该是孩子妈的角色了,成家立业,按部就班地踏入跟他们一样的生活轨迹。偏偏这孩子满脑子不切实际,怎么就说也说不通,骂了也当听不见,总说自己一个人单着过更开心呢?
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四肢健全无病无痛的姑娘家,怎么就成了“嫁不出去的大龄剩女”。这个问题,可能很多选择单身的80后,他们自己也不懂。
这还要追源到他们的童年。
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汹涌的展开,那个时代的人们没了大锅饭、铁饭碗,个体户经商下海、工厂遍地开花干得热火朝天,很多在大山的贫困家庭也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好起来。
家长们的青年时代是在风风火火干事业中度过的,成就暂且不提,但许多家长确实是因此错失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中国人表达情感从来都是含蓄的,许多家长们青年时期,或许直到现在,也从未向自己的孩子清楚地表达过爱意。
许多80后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陪伴他们的,只有街头巷尾或邻里的小伙伴,甚至更有甚至是自己一个人过完自己的童年的。
心理学说,“当一个人年幼时就未尝试过被爱的滋味,他的一生都想去修补这个遗憾。”
在这群80后的童年,他们没有从父母身上清晰地感受过被宠爱的滋味。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也在寻找“被爱”,但他们许多人并不懂“爱”,也不知道该怎么找。
假如是生活在跟父母生活的年代一样,就算他们跌跌撞撞,也许真的能比较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修补儿时的“遗憾”。但并不是这样的。
如今,生活这个大数据网络爆炸的年代,各式各样的新闻层出不穷,速食关系的绯闻也屡见不鲜。似乎一下子所有人性的欲望都得到了百倍的放大,关系的生长和破裂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被加快了的所有情感和关系,也在加快的耗尽80后们对“被爱”期望值。但越被耗尽,越渴望;越渴望,越想加快地寻找。
一次又一次,进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死循环里。
04
八九十年代,也是琼瑶、席娟、席慕容等台湾女作家的言情小说风靡的年代,琼瑶的《梅花烙》、《一帘幽梦》、《还珠格格》更是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那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黑白电视机不是标配,彩色电视机也是富裕的小康之家才买得起的奢侈品。
台言口袋说就成了许多80后女性的童年消遣方式,书籍、电视剧中主角的喜怒哀乐似乎也成为了她们的喜怒哀乐,跟着女主一起遇见初恋,遇见被爱,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恋爱,一起失恋,一起成长,又一起成家……
她们的幻想中的爱情也该是这样的,初初开始是好是坏都没关系,过程有甜蜜,有酸苦也是正常,但最后的最后肯定都是团团圆圆的喜乐,男女主角热爱到了人生最后。
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十八九岁的她们这么想,理直气壮的,斩钉截铁的。
05
2018年,当年青葱到连眉毛都是美的她们,眼角有鱼尾纹了,脸颊的肉开始下垂了,法令纹也深了,买的护肤品是一套贵过一套,不在乎价格,只冲着疗效,甚至不惜在自己身上动手术,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她们运动健身,不断地学习进修,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底气相信,“自己的人生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选择更多”。
你要相信,真的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三十岁以上,心里或许住着未亡人,或许没有;她们有些是处女,有些不是;她们有些事业有成光鲜亮丽,有些工薪卡奴偏宅一室……她们选择单身,迟迟无法走入婚姻,不是因为她们心理或身体有毛病,而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被爱”是什么滋味,所以一直在不懈的寻找。
为此,她们有些把自己打造的更完美了,哪怕单身,气场也很足,“谁都别想让老娘屈服,天下老娘最美”;有些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在内心的渴望和现实中努力寻求平衡点,“家长满意,我也尽量不太挑吧”;还有些在妥协和倔犟的边缘线继续死挺着。
你呢,你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