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A与她老公关系不和,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说来也很多年了,当爱情甜蜜的热浪早已褪去,两人都开始追求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再愿意委屈自己配合对方。说委屈自己真不为过,A的性格内向,宅女一枚,整日就爱在家看看书、追追剧或者窝在床上慵懒着过一下午。她老公则是独处不来的“群居动物”,爱和哥们儿喝酒扯淡,和朋友登山远足,在健身房挥洒汗水。
结婚之初,A偶尔会参与老公的社交,但渐渐觉得这简直是在挥霍时间和生命,聊着没主题的天,喝着无尽的酒。A本就不爱运动,更是体会不到登山望远的美妙,挥洒汗水后的活力与舒适。她老公最初也会陪着她宅在家里,但越发觉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
于是两人终于“分道扬镳”,各自过着自己爱的生活。糟糕的是,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抱怨随之而来,最后发展到彼此不再认可。
A觉得老公空虚无聊,从不看书学习充实自己,行万里路,在她眼里是“闲的没事做”。
她老公也在平日拌嘴中,多多少少表达过,不喜欢她没有朝气的模样。说年轻人就该洒脱肆意,活出热情。
听A抱怨了几次,我便明白了问题所在。这小两口性格、价值观都不同,这没有错。错就错在两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更高一筹,并试图施于对方,不出意外的,最后得到的都是失望。
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明白“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你觉得美好的、值得的、正当的,别人未必同样感受。强施于对方,对别人是一种侵犯。
越是亲近的人,越要放彼此一马。若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求同,固然完美。但若频道不同且不能互相理解,起码要做到不带评判的尊重,尊重对方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进而允许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能让每个人无拘无束做自己、成为自己的婚姻才是最让人放松且长久的。
02
隔代养育的矛盾似乎是每一位职场妈妈、甚至全职妈妈的烦恼所在。
朋友S也不例外。那天闺蜜小聚,看她愁容满面的样子,我们都猜到一定还是家里那些事儿。
果不其然,S开始倒苦水。她说她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威胁:“你再哭,姥姥不喜欢你了!”,“你再闹,妈妈晚上就不回来了!”弄得孩子更加地焦虑害怕。孩子哭得没完没了时,最终妥协的还是姥姥,试图给孩子转移注意力不成,姥姥就会拿出杀手锏:给孩子看手机。
给S带娃的是她亲妈,正因为是亲妈,说话才会毫无顾虑。S总是直截了当的否定姥姥的做法,让她别再这么说话,别再轻易妥协。然后再给姥姥灌输科学育儿的做法。
可每次姥姥听完就一肚子火:“行!你会带你带啊,我每天这么辛苦,没时间听你纸上谈兵!你要不满意,我就回老家!”
S不是不明白姥姥独自带娃的辛苦,只是真的不能接受姥姥带娃的种种方式。她满脸憔悴地问我们:“为什么我妈这么固执啊?为什么她就不能听我说说,哪怕有异议咱们讨论一下也行啊?”
我们认为更加科学的养育方式,那只是“己所欲”,若想施于老人,不合理且多半都会失败。我们说他们固执已见,墨守成规,其实我们何不是一样固执,都信奉着自己的教义。
若是我们能放下试图改变他们的心态,给彼此留下尊重的空间,多多肯定老人的辛苦与做的好的一面,同时自己坚定地科学育儿。说不定哪天,老人也会被你的做法吸引,从而反思自己。
尊重在前,往后才有一起坐下来互相沟通育儿的局面。
03
要说把“己所欲,施于人”诠释的最好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们常说的那句“我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不影响学习,禁止体育运动,我是为你好;
为了身体健康,每天都要吃口味单一的营养餐,我是为你好;
为了不受凉,一定要裹成粽子才让出门,我是为你好;
带回家的女朋友,看着不顺眼,还是分手吧,你不分手就没我这个妈!完了再苦口婆心补充一句:我是为你好。
在这句话之下,包含了多少强势的干涉,包含了多少不用解释的理所当然,包含了多少对孩子想法和情绪的漠视。
以爱之名,“绑架”孩子。
我明白,十月怀胎诞下这个小生命,你早已把他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他终究是他自己。不要以你的好恶、见识、标准来掌控他的人生。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明白“己所欲,勿施于人”,这是最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