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即自由,在今日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各种打卡风靡,早起打卡是其一。
01 早起习惯养成
我没参加过早起打卡活动。在早起这件事情上,或许是对于有一部分需要特意去培养的习惯,我从小就习得了。
学龄前,我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是中学校长,奶奶在学校食堂工作。那所学校有一两排教学楼一排职工宿舍一个大操场一片菜地还有一个小池塘。因住在学校,起床吃饭上下课都是听从“叮叮叮”的铃声。
我清晰记得,冬日里的早起,相较之下有点难度。湖南的冬天,一推开门,雾气蒙蒙,空气清冽,看不清十米以外,耳边清晰地听到大喇叭播着第七套还是第六套广播体操。在我眼前的操场,哥哥姐姐们列队在做早操。雾霭重重中,奶奶牵着我一起走到宿舍楼的尽头,那里靠近学校大门,是学校的食堂。
开始上学之后,我经常是第一个到教室的, 教室的灯由我打开。老师每次表扬谁最早到学校,谁从来不迟到时,我总想躲起来。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我想要的表扬是考试前三名,而除了单科成绩偶尔靠前,我从来没有得到过我真正想要的表扬。
02 早起意义思考
最早到学校,遵守课堂记录,字迹工整,是我最多获得的表扬。也是每次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我都想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了。
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早起对我来说从来都是没有压力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早睡。
我心里排斥着老师对我的那些表扬,“笨鸟先飞”安慰不了自己。去年听到一个词“低水平勤奋”,着实戳中了我。
其实早起不重要,早起之后做什么更重要。早起后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不是有系统的计划和具体的目标?是否分配给了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如锻炼、写作、思考还是学习新技能。
我早起不过是因为早睡。能有效利用的时间段和晚起的人相比不见得更长。
后来我在工作中发现,有些人是晚睡晚起的。在外企上班,与加州总部的时间刚好是昼夜颠倒。亚洲的管理高层们基本是上都调整成了加州的生物钟。
早睡早起或是晚起晚睡,不过都是各自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出的选择。看主动选择的成分有多少?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不让我做就难受,不让我早起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徒有其表的早起,实际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早起之后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将其投资在会让自己得到成长的事情上,才更有价值。
在我中断了自己有意义的早起两周后,这周开始重拾有价值的早起计划,利用5:00~6:00一个小时时间完成练声、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