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宝喝养乐多,我想教他喝前摇一摇,小家伙说:我会,然后就瞎晃一通,也没把瓶子底的沉淀物摇匀。于是,我把瓶身倒过来,当液体跟瓶底有一定的空隙时,去快速上下摇,类似于点头或是敲木鱼,瓶底的沉渣很快就消失了。
我又想到了正在用的化妆水,因为含有珍珠粉,每次用前都需要摇匀,因为静置几分钟后就又重新沉淀了。
那天给小宝买了杯饮品,他插吸管时,是将吸管的尖端接触到塑料膜后使劲压,结果就是把尖儿给弄折了。我就给他演示,让吸管离开塑料膜一点距离,不用太远,也不能太近,用手腕或前臂的爆发力,瞬间穿透,就很轻松且成功率极高。
这又让我想到了护士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也是类似这样用手腕的爆发力,又快又准,慢了不容易过皮还很疼,如果掌握不好距离进针太深也不好。
今夜难得静下来,这几件小事陆续浮现在脑海,不免细品,得了一点感悟,跟大家聊聊。
不管是液体跟瓶底的空隙,还是吸管距塑料膜的高度,都称之为距离吧,如果没有距离,很难达到摇匀和穿透的目的,至少更费时费力吧。往复杂了说,涉及到力度角度速度,简单说,就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掌握手感。
就好比人与人之间,远了生疏,近了摩擦,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距离感,刚刚好,这个度,很难把握。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越接触越了解就会发现对方身上更多的优缺点,或者是对方想让你了解到的一些特质(有些人会故意或下意识的装),当你认为的优点多于缺点(不一定是真正的优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你会喜欢他/她。一个人装一辈子很难,同样的,坚持喜欢一个人不去在意他的缺点,照单全收的也很少。而讨厌一个人,有时却不需要理由,很多情况是莫名的厌烦,连他的优点都能找出个错处,可能是所谓的气场不合八字犯冲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是有趣。时远时近,时好时坏,见面吵,不见想。有吵完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有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基友的,有吵吵闹闹与人斗其乐无穷一辈子的。没有所有人都厌恶的,也没有零缺点的万人迷。灭霸打响指,也有他的考量。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评判,是局限于一件事,甚至一个表情,一个语气词,而我们就这某一时刻的感受去给这个人下结论,是否过于武断,以偏概全,有失偏颇。经验论,有利有弊的。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TVB的电视剧,里面有一段是一位老婆婆请求法律援助,帮她向儿子讨要赡养费,哭诉了儿子对她的不理睬不尽义务,而当法务人员质问摆报摊的儿子为何如此对待亲母时,儿子冷冷的说:我五岁时被亲妈卖了,落在了恋童癖的人手中被折磨了多年,十二岁时终于逃离了苦海,靠自己才活到这么大,我没有这样的妈。这一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母亲和儿子,谁对谁错,可以简单下结论吗?都是可怜人啊…
这两年经历过几段波折之后,对于这段情节的感悟才越来越多。对于他人的言行,有了一定的包容度,学着从多方面考虑,而不是一根筋。都说换位思考很重要,的确,事出必有因,也许家庭变故,也许生意失败,也许被领导批评,也许过度疲劳,也许是每个月的那几天(男女都会有情绪易波动的日子),再或者太阳黑子异常活动,磁场变化,命中当有此一劫,等等云云。试着为对方找找原因,给自己一个放过彼此的理由,让自己欣然接受当下的状态。莫生气,气大伤身。可以适时适度发泄或是转移,憋出内伤也是麻烦。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情侣夫妻,亲朋好友,领导下属,平级同事,一面之缘,总之,人与人的距离,就像瓶底,力度角度速度,都离不开一个度字,这个度,就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琢磨。你,整明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