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中药是神曲,这个神曲不是大家听的神曲,而是一种由多种药材发酵而成的中成药。神曲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说到酒曲,相信会有不少人都知道。酒曲是酿酒中要用到的发酵剂,研碎后加入谷物中拌匀使用,而中药的曲就来源于酒曲。
《本草纲目》第二十五卷“神曲”项下记载:“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
六神曲,又名六曲、神曲,味辛、甘,性温,入脾、胃经,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散寒等功效。主治伤食胸痞,腹痛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产后瘀血腹痛等。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本草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
《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
制作神曲应在阴历六月初六。传说这一天为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聚会之日。这六神分别代表六神曲的六种原料:青蒿(青龙)、白面粉(白虎)、赤小豆(朱雀)、苦杏仁(玄武)、苍耳草(勾陈)、辣蓼(螣蛇),用发酵法制作而成。这便是中药六神曲名字的由来。
这六神与我们常说的天干地支也有关系。甲、乙配青龙,主喜庆之事,丙、丁配朱雀,扣舌官非。戊配勾陈,忧田土,主牢狱。己配腾蛇,主虚惊之事。庚、辛配白虎,主血光丧服之事。王、癸配玄武,主匪盗暗昧之事。
神曲的制作方法是用面粉作为基础,加杏仁泥、赤小豆粉,再加以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等自然汁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干湿适宜,做成块状放进竹筐中,复以麻叶或楮叶,保温发酵一周,待长出黄色菌丝时,取出切成小块,晒干而成。
明《水云录》中首次记载了六神曲的做法∶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辣蓼有解毒,祛湿,散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
青蒿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要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而杏仁则有润肺,清积食,散滞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
传说神曲是汉代名医刘义受到了野生动物启发研制出的,他发现蛇吞下药草后排出了吞下的石灰石子,他便用这种药草作为主药,研制出了神曲。但这个药草究竟是什么,我并没有查到,就当作一个小故事听听吧。
神曲对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着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以及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厌食、食积等疾病。此外,还有现代实验结果证实,神曲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止泻效果明显。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神曲含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蛋白质及脂肪、挥发油等成分,其含有的酶类可帮助分解人体吸收的各种物质,有利于消化,维生素B、挥发油等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等作用。
还有实验发现神曲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水煎液能降低脾虚小鼠的回肠组织中MDA(丙二醛)含量,升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量,并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病变具有调整和保护作用。简单来说,动物实验中使用神曲后,实验动物的多项生理指标得到了改善。
此外,神曲在改善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强。
神曲也有一些饮食禁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在使用神曲时最好不要吃,可能影响药效,出现不适。
神曲还可被用于解酒,名方葛花解酲汤,其中就含有焦六神曲。
需要注意的是,六神曲对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常见症状有口干、舌少津,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干等;也有记载说神曲能落胎,孕妇忌食。
市场上也有偷工减料、伪冒劣质的神曲存在,可能用了发霉变质的面粉,假的辣蓼等等,或是在发酵工艺上有意无意的不足等等。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在用于制六神曲时应打成粗粉使用,凡含有破碎或者完整的赤小豆的六神曲都是伪品。在购买使用神曲时需要注意,不要祸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