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上和形下的结合,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历史巨眼,还需要现实理由。”
形上就是形而上学,即为道,也可以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形下是什么,现实理论,各家理论,百家争鸣,也可能是实践。要想把各家思想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不仅要有大的胸怀,能容纳别人的观点,还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采纳前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当然,现实理由就是现实需要,在当今这个社会,什么都需要有用,没用的一般便被束之高阁了。
2 .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56-59)《易经》常常带在身边。”
我们这个专业是中医心理学,老师便以中医为线索进行讲解。
话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易经》便被他带在了身边。就中医来讲,很多从医多年的中医,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最后还是得找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古籍,其实那些典例早就记载在经典上了。只是学习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样,书到用时方恨少。易经就是经典,很多人到了最后,还是要去读易经。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对于学习,每次复习旧知识,就能学到一些新的认识,便会很开心。
4. 举重若轻☞指点☞普世价值。
具体那句话记不清楚,大概的意思是。
在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时,可能会迷茫,然后把厚书学薄,到了一个足够高的高度时便能举重若轻的把它讲出来,并且可以指导别人,因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已经到了某个程度。并且你说的这些是具有最简单的道理,就好像普遍规律一样,可以说具有普世价值了。这可以达说到了一个“乐”的状态。
5.中医是“为己之学”。
为什么这么说,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些老中医,他们的寿命都比较长,他们学到了一定境界,想通了一些东西,看破了一些东西,自己达到了一种状态,所以学中医的人先治自己,再才能治别人,很多老中医给人家看病只花几块钱抓几服药,就能治好病,但现在也有一些中医,他们给人看病让人家先去拍片子,做B超什么的,失去了中医的特色,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失去了原本的特色,那还叫中医吗?古哲老师最爱的一句话莫过于此了。
6.久病成医
其实真的有很多人,他们久得了一种病,自己给自己治病都治出经验来了,所以说久病成医,真的很有道理。我记得小时候,感冒发烧什么的,自己吃药,吃着吃着就吃出门道了,哪些药有副作用,怎么吃,吃一种药还是吃几种药,都门清。以后弟弟发烧感冒,用不着问爸妈,我自己就能给他诊断出来了。
7.孔子学古琴,达到“上工”的境界。
孔子世家》中有:“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韩诗外传.卷五》:“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其惟文王乎!’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师襄子曰:‘敢问何以知文王之操?’孔子曰:‘然,夫仁者好伟,和者好粉,知者好弹,有殷勤者好丽,某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这个可能有些长了。但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孔子跟着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没有进步,襄子说可以下一步了。孔子说,我已经学到了他的曲子,还没有学到练熟的地步。过了几天,襄子又说,可以下一曲了,孔子又拒绝了,孔子说我已经练熟了,但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意境,过了几天,襄子又说,可以学下一个了,孔子说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意思,但还没有体会到曲子主人的为人,过了几天,襄子又来了,说,可以了,学下一个吧。孔子站起来,说,站在高处眺望,洒洒脱脱,以此为乐,黝黑的肤色,高高的个子,以王者姿态俯瞰天下,受诸侯的朝拜,大概只有文王了吧。襄子离开席子对着孔子拜了两拜,说,对啊,这个就是文王操,就是写的文王啊。
孔子弹一个曲子,可以弹到这个地步,这就是上工的境界了。我们治学也应该用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达到一个精的境界。
8.内证,外求。
其实要达到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内心求证,向外探索。
这就是古哲老师讲的课了。虽然两个小时的课只听了十分钟,但是这十分钟的课感觉也收益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