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图片及视觉形象主宰着我们的日常和审美生活。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也是我们被置身其中的时代,我们生产着碎片,也被我们自己生产的碎片卷入其中不能自拔。有时候我们也想逃避,也想摆脱,但这种生活好像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见怪不怪,久而久之,我们终于和这个“怪胎”成了一体。——题记
1
当每晚抱着智能手机胡侃乱聊一通然后沉沉睡去时,我忽然有些怀念那些非智能化、有些简单的时光,比如,听着《中国之声》安静地睡去,听着MP3伴着音乐与梦同眠。中国有句老话,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意思是要人全面了解,细心观察,以做出正确判断。我这里引用此语却是想说,在人们最常用的视听系统里,听觉往往比视觉更可靠和值得信赖,存在方面如此,精神层面更如此。
读大学那会,我还没开始用智能手机,也还未曾使用笔记本,每天晚上睡前陪伴我的是一部MP4和储存在里面的百十首精选音乐,但不知为什么,我那时梦想很完整,人生充满激情。那时候也盼望智能手机,也盼望笔记本,甚至天真地以为,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和写作了,散文、诗歌、小说以及不能行之笔端的爱情与梦想。读研那会,这些智能化的存在都实现了,但一同实现的“幻想”行列中却没有散文、诗歌、小说、爱情与梦想,除了因此多熬了几回夜,多鉴赏了几部岛国文化产业风俗片外,灵魂变得愈发无处安放,每天生活在虚无之中,无法得到救赎和解脱,也无法获得充实和逍遥。每天早上在惶恐中醒来,每天晚上又在惶恐中睡去,循环往复,自始至今。
2
曾经一度期待毕业,期待结束这一切校园里积重难返的懦弱的公子哥式“富贵病”,但到了真正面对毕业、面对虚假残酷的社会时,我已是彻头彻尾的毕业生,再也回不到学生时代,再也不能停靠在学校这所避风港。什么散文呀、诗歌呀、爱情呀、梦想呀,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哦,不,它们还值一文,只是这一文钱上带着铜臭气、名利气、虚假气,唯独没有纯真气和正气。所谓的理想与抱负,价值与意义,不要去谈,谁在谈这些东西,谁就会远离这些品质。“生活绝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这些话你不要去听,当然,它们或是隽永哲理,或是心灵鸡汤,都会给你捉襟见肘眼前之路开辟无限可能,但往往你会为了那一丢丢难以触及的诗、远方与讲究赔上了大部分的苟且与将就。佩索阿曾经不无先见地说过,我找到自己之日,便是失落自己之时。
也许,你会说,我这样太消极了,如果生活真的如此,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佛家讲,六道轮回,人生是苦,生老病死哪个不苦?因为苦,所以集,所以灭,所以道。诸法皆灭,因果不灭。因苦而集灭道,证道以得离苦,由苦而集而灭而道,是菩萨行,我辈皆凡人,试问又有几人能修得此菩萨正道?因此又有几人能从根本上摆脱这人生之苦?所以还是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们平凡世俗之人入世修行我们的平凡世俗之法就好了。
3
如我,现在许多东西都改变不了,这使我很惶恐,一至濒于绝望。那好,那我就从改变惶恐开始。通过询问内心我知道,我读研之前并不感到惶恐,那时我梦想完整,内心充满激情,我觉着人生无所不能。我觉着这种状态很好,现在也最需要这种状态。于是,我开始找寻不能缺少的那一味药,那一把失落已久的钥匙,每种方法、每个可能都去尝试。但正如没有一味药是包治百病的、没有一把钥匙是开万家锁的,药要选专治的、钥匙要用匹配的,我的惶恐和其他碎片化症状源于我的碎片化睡眠。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症结所在,也就找到了治世良方,自然药到病除,锁向披靡。
4
夜幕之下,卧榻之上,请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几首音乐,让自己真正地放松下来,让音乐中爱情与梦想的每一个音符流淌进心底每一个角落,慢慢浇灌开去,然后美美地睡去,幸福自然会在第二天早上绽放。
最后,我告诉你,这世间,唯音乐与梦想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