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做观光客。
到赵州桥时阳光真好,好得相片几乎全部曝光过度:大王小王脑门儿明亮、鼻窝儿深陷;
去大明湖在黄昏时分,济南的雾霾映衬得石桥、楼阁、荷塘、湖水统统呈没有层次的深灰色;
趵突泉水汩汩涌出却没法拍照,因为你挤我来我挤他,人头攒动得压根站不稳脚;
中国科技馆王小妞最爱,可人家专注在各类奇妙科学试验里根本不给你个拍照的正脸;
欢乐谷里全家尽情欢乐五小时,相机是累赘。
所以——几乎彻底做回观光客,没做拍客。是当事人,不是旁观者。
没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的瞬间和心情,似乎反而更多更满更深刻。
石桥的触感、大明湖畔的风、漱玉泉的冰凉、九转大肠的复杂味道、过山车的刺激心情、。。。。。。
记忆不是相片,记忆就是记忆。
在指尖、在舌尖、在鼻尖、在眼里、在心头。。。
2.放不下,先放好。
有张32G存储卡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一直心安理得拍照片,不去着急把相片存到电脑里整理。
可是当卡终于占得满满,要把相片拷出来整理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翻来覆去看着去年暑假给爸妈和女儿在大连某个街头拍的照片时,大脑竟然一片空白——我丝毫想不起来当时的场景。街道的名字、上午还是下午、当时发生了什么、爸妈说了什么、我在干着什么。像那段时间那件事情不存在似的。
于是翻看更多以前的照片。发现有很多类似的情况——相片记住了,心却忘记了。
又翻翻以前写的日志。发现依然有很多事情——文字记下了,心早就忘了。
记忆是格子——容量有限,数目一定的格子。
TA容纳不下过多的内容,新的记忆会把旧的记忆占领。
拍下、写好、画出——是用一种方式形象了记忆,然后把它们自动安放在格子里。
心灵知道:它们都放好了。然后慢慢的,新的记忆会悄无声息地覆盖在上面,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你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忘却了它们。
而那些写不出来拍不下来画不出来的记忆,是始终浮游在脑海上方的另一个存在,阴魂不散又挥之不去。
放不下,也忘不了。
不用放下,也不必忘记。就把它们放在一个格子里,放好。
告诉自己它们在格子里,不好不坏不远不近地安放在那儿。
然后静待时间流过。
真相,自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