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精进

image.png
image.jpeg

核心内容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是厉害的人,第二部分告诉我们成为厉害的人的七个纬度。

一、什么是厉害的人

书中讲的厉害的人,不是指很凶的人,也不是说在某个领域有过人技能的人,这类人本身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就像一根刺一样,放在哪里都注定会扎破一些规则,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成为厉害的人的七个纬度

1. 怎样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把时间用来做值得做的事。我们可以用“采铜法则”来判断一件事是不是值得做,标准有两个:

(1)这件事当下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简称“收益值”。

(2)这件事带来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简称“半衰期”。

一件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就是值得做的事。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2、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

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第三个隐含假设是心理学中讲的“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其中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因而并不惧怕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第四个隐含假设是“零和博弈”。暗自认同零和博弈假设的人,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

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种满意原则,就是说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自己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直接放弃。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内心熟悉的选项里挑答案。

想要做好的选择,就要有一颗想找到好东西的心,给自己设立一个很高的标准才行。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打破思维壁垒的工具:

(1)目标悬置。简单点说,就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把这个目标停下来,放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再开始做。

(2) 能力嫁接。其实就是能力的迁移。

(3)特性改造。想办法让工作变成游戏、变得有趣、变成爱好,只需要凑足三个条件就可以做到:明确的目标、适当的难度和及时的反馈。

3、我们要怎样行动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刻开始,一点点做,一点点磨,一定要避免让自己陷入一种过度准备的状态。

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在做完一件事后,我们应该怎么反思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及时反思,梳理反应链与意外现象 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示范之外,在行动中反思,最好还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保证及时性 反思一定要及时。“及时”的意思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记忆中保存了大量事件相关的细节,你记忆中的遗忘和扭曲是最少的,于是你的反思就会忠实于事情的原貌。而这种反思并不需要什么“正式”的程序,低下头想一想就可以了,哪怕这个过程只有半分钟,也比你不反思要好很多。当然最好是能把反思的主要结论写在纸上,以便查阅。 梳理“反应链” 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能看出这本书的脉络是什么样的,那么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梳理“反应链”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在今后的同类事件中,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进程。 关注意外现象 在行动中,免不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现象,有时候这些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期望,有时候让我们大失所望,有时候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意外结果也许并非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落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从青霉素的发现到便利贴的发明,都源于行动者对意外结果的额外关注。但由于普遍存在的“证实偏见”,人们更喜欢符合期望的结果,而把意外的效应置之不理,或者简单地归结为随机性。因此,在反思时,我们应刻意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克服原有的思维惰性,通过理解意外来拓展认知和行动的边界。

4、我们要怎么学习

拿到知识,立即解码。简单说就是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把知识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迁移、印证、互补,把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先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关于这段引文中提到的有关“安全”这个主题,我所知道的非常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我从小被告知防范一些常见的危险,比如触电,但这都是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设计者。如何设计一个东西让它更具安全性,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包括我在内。不过,由于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关系,我曾经在课堂上了解过一些“人因学”(human factor)的知识,这门学科专门研究在工程和设计领域机器与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人因学强调,很多意外事故的起因,往往是由于人的疏忽或者失误,称为“人误”(human error),因此我的脑子中就有一个可能被夸大的观念,人误是造成危险和事故的第一主因,由于人误只能减少而无法消除,因此危险无法完全避免。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戴森的这段话让我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本质安全性”(inherent safety)。并且由他自己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到,一个具有本质安全性的产品,即便是像核反应堆这类看上去比较危险的东西,也可能被设计得接近于绝对的安全。这个概念对我非常有冲击力,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我的心理学背景让我只注重在事故背后的人的因素上,却不曾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通过某种更有价值的设计,我们可以让人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一件多么有魅力的事情! 对于第三个问题: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我自然地想去了解有关“本质安全性”这个概念更多的知识,所以网上搜索一下。百度百科上有写“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即便出错仍旧保持低水平的危险”,并且一个本质安全性的设计是“避免危险而不是控制危险,尤其是通过减少危险性的物质或者危险性的操作来实现”。据此我的理解就是,如果在系统设计的时候,把所有构成危险的因素全部去除(如果可能的话),那么意外就不会发生。这些解释就把本质安全性的“本质”说得比较清晰了,“本质安全性”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不仅是一种术,更是一种道,它触及了事物非常根本的东西。当然我现在对此了解的只是皮毛,但这已经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在第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回答第四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值得长期去探索?尽管我可能不会真的去从事安全方面的工作,因此也不需要像一个安全专家一样,对“本质安全性”这个概念作太深入的了解,但是“本质安全性”这个思想却对我构成了某种启示。过去,受专业视角的局限,致力于通过减少“人误”的概率来提升安全的思想,只是一种在“量”上进行改进的设计,而“本质安全性”的思想却引导进而实现了一种从“质”上进行根本性改变的设计。如果类推开来,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本质娱乐性”、一种“本质信任度”、一种“本质健康法”、一种“本质智慧术”、一种“本质和平”?先别急着说这些都没有可能,也许,未来哪一天,真的会实现其中的某几项呢?比如,“有没有可能存在本质智慧术”可能就是一个值得我去长期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看上去普通的一段话,可以引发出多么有价值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又反过来加深了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上述的四个问题中,第四个问题最为特别,因为它可能会变成一项长期的任务,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富有挑战的、长期征战的历程。

5、怎样修炼自己的思维

用简洁的语言去表达。每一个没用的词、无关紧要的定语,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杂物。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3个工具,分别是:创意表格、清单、混乱。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实用的建议: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要过滤出好的信息,首先要找到好的信息源。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它们往往有确定的内容主题和范围,专注于某个领域;它们能一直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宁缺毋滥;它们能提供独家的信息,绝不随声附和;它们能获得所在领域内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它们可能也会推送一些营销性的内容,但一定会有所节制,不会夸大其词;另外,经过第三方审核或者担负法律责任的内容也是较为可信的,比如学术期刊的论文、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年鉴等。这些都是我们辨别可信赖信息源的参考指标。 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噪声。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性话题,通过迎合人们的猎奇心态来博取眼球。这些内容通常没有关注的必要。还有很多看上去很重大的事件诸如节庆、仪式、比赛、活动等,除了那些与你爱好相关的,大多数也与你没什么关系。它们如同盛大华丽的焰火,使人群兴奋喧闹,随后就归于平静。著名的广告创意家史蒂夫·哈里森(Steve Harrison)说,他非常反感那些以参加广告比赛拿奖为目标的创意团队,因为他们会追逐某些“时兴的套路”,跟风、从众,因此,要想变得更有创意,就得把《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奖作品年刊》之类的书给扔掉。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事实信息是我们思考的基础材料,而各种观点和评论虽然有时会给我们以启发,但也会牵引我们的头脑,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一个人可以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不过是为了反复强调一个肤浅或者错误的观点,而要辨识它们,又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相反,主动搜集和获取事实性材料就很有必要,以这些事实性内容为基础,我们可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事实信息既包括基于大样本调查得到的数据,也包括深入的、富含细节的描述性信息,我们获得的事实信息越全面、深入,我们的观点就越可能完备、准确。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比尔·盖茨可能是地球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了,多年来,他既要主持巨无霸企业微软公司,还要负责盖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可即便如此,他仍保持了一个习惯:每年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闭关,也就是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搅他。就好像,一个飞速奔跑的人,在风雨交加雷声大作的森林里,走进一座无人居住的小木屋,砰的一声把门关上,所有的声响被关在了屋外,世界突然安静了,思考就此开始。

一位美国的艺术家卡梅伦,发明了一个“晨间笔记”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笔记本上写三页东西。这三页东西可以没有主题,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任何想法、灵感都可以写出来,因为刚起床时,我们的监控者可能还没有完全睡醒,这时就可以完全依据我们内心的自由想法去写,原来潜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也就可以“噌噌噌”冒出来。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6、怎么样努力

努力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和执行进度的把握上。好的策略一定是可以不断被学习和优化的,一个厉害的人他总是能找到这个窍门所在。

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是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情”,而是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7、我们怎么样看待成功

成功就是持续地去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去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只要你能坚持把它走完,那么不管你成不成功,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这条路上,你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一旦进入荒野求生,你必须了解,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只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很好地活下去,其要旨包括:

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重新进行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你可以大胆提出若干个假设性的求解方向,然后去尝试,此时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3.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的、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这一点其实也不容易,因为人的认知模式总是先入为主的,先期进入的信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当后面的信息涉入时,原先的框架会影响我们对新信息的解读,甚至有意无意地采纳与之前信息一致的部分,而将相冲突的忽略掉。

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记住,不是只有专家、教授、名人、权威才有资格提出理论,你也有能力来构建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对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最本质的层面,并且可能在将来复用于近似的问题。 5.你提出的理论必定需要修正,这时你可以用你的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试用于各种扩展情境,如果发现其bug就立即修正。迭代之后,你的理论就变得越来越有力度,解决问题的大门就此渐渐打开。 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还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个复杂的现实问题。 7.通常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巧妙,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找到那个巧妙的方案。

在荒野求生模式下,你还必须了解,与思考和发展“理论”相比,解决现实问题有如下不同之处: 1.理论问题通常事先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环境,把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以屏蔽,因此变得比较“单纯”;而对于现实问题,你必须同时考虑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罕有简化的方案。例如很多心理学理论,诞生于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因此在应用到现实时往往捉襟见肘。相反,美国商学院的研究、教学方式和传统学院派路数颇为不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其着眼于分析复杂现实问题的教学研究方式。 2.理论问题最初源于现实,但会渐渐走向自我生长的轨道,有可能离现实越来越远,最后变成学术圈里一小部分人的自弹自唱,与外界隔绝;而解决现实问题时,必须时刻思考人们此时此刻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为真正的价值而战。例如,大多数心理学理论已经演变为自弹自唱,不过心理学界中最有创造力的心理学家还是会从对现实的洞察中挖掘出不为人注意的新现象并为此构建理论,我相信,其他很多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 3.很多学科的理论探索,通常会寻找和分析那些一般的、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受限于科学研究对于“重复”“可验证”的严谨性约束。但是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极端现象的价值常常会远大于一般现象。比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就反复强调分析极端现象的重要性。而凭借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这个研究路数颇为另类的学者,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共同点,从而得出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质。在另一领域,创新设计的顶级公司IDEO十分热衷于研究“极端用户”,用以激发全新的创意,来解决异常棘手的难题。 4.现实问题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常常瞬息万变、变幻莫测。尤其在风云变幻的商界竞争中,变化的节奏以天、以小时、以分钟计,快得令人窒息。而在象牙塔中,一篇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两年,有些学科如数学甚至会长达五年以上;而一本更新及时的教科书,里面最新的内容,也至少是五年以前的研究,绝大多数会是10年、20年前的结论。因此,以前作为思想和知识前沿阵地的大学,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似乎已经变得过于缓慢和笨重。 简而言之,求解现实问题,就是求解复杂性,求解各种未知和不确定,以及求解永恒不停的变化。

本书好问题:

1、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想想五年后你会干些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

2、两难困境之外,我们还要回答另一个常见的问题:选择太多怎么办?我们该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并确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呢?其中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精细化(elaborate)思考”。

3、我们该如何运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4、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要看这本教材或者学这门课?是因为它现在很热门,大家都在推荐,还是根本没考虑过为什么,只是隐约觉得对自己有用?我在标注重点以及记笔记的时候,是依凭什么来判断哪些值得记、哪些不值得记的?有没有依循某一个特定的标准还是只是凭感觉?我在学完之后积累下来的很多知识,是不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应用,而只是增加了一点点掌握知识的满足感?

5、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6、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7、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8、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9、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10、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11、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金句:

1. 厉害的人总是占极少数,每一条成功的法则都是反人性的、需要克制的、需要和周围的环境作斗争的。说一个人厉害,其实也就是说这个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而已。精进的路它是一条很苦的路,它也是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必须要走的路。

2. 一个厉害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找到更多的选择,因为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于更高目标指引下的创造。

3. 一个很厉害的人,一定具备某种独特东西,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经历、方法论和大局意识,然后把这些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在内心树立起一面旗帜,坚定地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1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35评论 2 38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531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09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81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3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82评论 3 40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43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09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4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6评论 1 33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3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29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5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4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0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