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运营或营销的小伙伴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接到一个文案任务,笔头都咬烂却还没想出创意;看了很多文案写作的书籍和牛人分享的文章,却还是一筹莫展;积累了很多文案的写作模板,却依然没法用上;憋了好久才创作出来的文案,却被别人说成“自嗨”······
其实,很有可能是没有系统地认识文案的创作流程,没有全面有效地为产品选择、筛选需求。没有掌握真正能够唤起用户的痛点,从而达到我们运营或者营销的目的。
现在有一种相对全面系统的文案写作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和理解常见的需求种类,告诉大家怎么站在用户的角度发现用户过去生活中不合理的地方,怎样唤起用户的使用动机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种传说中的方法。
目录:
营销方法分为三个部分:战略层面、营销层面和文案层面。
战略层面——为产品找需求。这个层面是告诉大家如何过产品找到恰当的需求。
营销层面——跟用户痛点建立关联。这个层面是告诉大家要如何切换到用户视角,以及如何与用户的痛点进行关联。
文案层面——激发并唤起痛点。这个层面是告诉大家如何唤起用户的购买动机和使用动机。
沙拉:
你会在需求框架的指引下发挥你的想象力,然后在清单的指引下找出合适的需求点。
在这个层面会有需求框架,包含十种常见需求。根据每种需求的定义,注意要点和思考方向发挥你的想象力,尽可能去发掘产品的特性,因为每个需求点可能需要对应不同的产品特性。毕竟,充分认识和了解产品是写出文案的基础嘛。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点都是合适的,你需要根据需求自检清单——6个需求自检原则来准确地筛选出最值得产品主打的需求。
框架帮助我们写出满足各个需求的文案,清单帮忙筛选应该选择的需求方向。
肉类:
,发现在以前的生活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将你产品的特性、用户关心的点真正连接起来。
这个层面会告诉你营销人员经常会踩的两个误区:
①营销人员忽略了用户面对某个需求的默认选择,也就是选错了比较对象,这个比较对象是营销人员设定的,并不一定是用户过去的默认选择;
②营销人员高估了用户愿意为产品付出的改变,其实最难的事就是让别人做出改变。
营销人员之所以经常会犯这两个错误,原因就是营销人员在写文案时是处于自我视角,而不是回归到使用的场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磨文案,最终也会“自嗨”地写出文案。
如何转换到用户视角呢?——即应该假设用户不对产品感兴趣,不对文案感兴趣等,回归到产品使用场景,用户行为模式、用户使用动机等等,从不同角度思考阻碍用户不愿意完成相关动作的原因。
梯子理论填充产品属性和用户视角之间的“鸿沟”,一共有四层,顺序是产品属性、直接利益、心理利益和价值观,越靠近产品属性,可信度就越高,动机会越差,反之,可信度越低,消费动机越大。每个层次都可以写出不同的文案,根据产品在市场的认知程度来选择哪个层次的文案。
到这里才真正完成文案写作的一部分,也是向用户传达“我的产品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剩下的另一部分:“你过去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将在之后的文案层面去传达给用户。
面包:
在文案痛点框架的指引下,罗列11种可以打动用户的痛点,这个过程也是激发想象力的过程,结合痛点类型的概念和要点,打磨出文案。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用户动机的问题,向用户传达一个观点:你过去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每个痛点类型的文案都要用文案自检清单进行筛选,在反复比较的过程中筛选出合适的文案。
饮料:
在构思文案之前,可以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用以帮助了解在使用场景下,用户真正关心的地方在哪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部分商品特点或者使用场景做用户访谈,所有的工作只是为了更多地掌握相关的信息,帮助之后的文案创作。
甜点:
三个层面解决不同的问题,战略层面——为产品找需求;营销层面——跟用户痛点建立关联;文案层面——激发并唤起痛点。所以,下次再写文案的时候,马上回归到这个模板,不要漫无目的地去死憋创意,更不用担心“自嗨”,有了系统的创作流程,也可以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文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