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个男人的必修课,是学会专注和思考的必要条件。我庆幸在这条路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读技术书籍增长知识,读文学作品不一定增长知识,但确实帮助人们增长智慧。现在对2014年读过的书做一个总结。
技术书籍:
- 《C程序设计》— 谭浩强
- 《iOS开发进阶》— 唐巧
- 《Effective Objective-C 2.0》— Matt Golloway
- 《iOS数据库应用高级编程》— Patrick Alessi
- 《iOS网络高级编程》— Jack Cox、Nathan Jones、John Szumski
</br>
《C程序设计》:
大学教材,温故而知新。
《iOS开发进阶》:
作者是有道云笔记和猿题库的开发者唐巧,国内一线iOS开发者。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实用的开发工具介绍,第二部分是iOS编码的实践,第三部分介绍了iOS开发的一些底层原理。
比较实用,全书介绍了一些很好用的实用工具和开发技巧,也包括一些提高的方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人的经验会变成自己迅速进步的阶梯。
《Effective Objective-C 2.0》:
也是一本比较实用的书籍,唐巧的书比较侧重于开发流程,而这本书更侧重于语言本身。全书介绍了提高代码质量的52条方法,帮助更深入的理解语言,提高编码质量。
《iOS数据库应用高级编程》:
介绍了iOS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存储部分,包括SQLite,Core Data和Web服务集成,相对比较基础。
《iOS网络高级编程》:
书全名是《iOS网络高级编程:iPhone和iPad的企业应用开发》,介绍了iOS开发过程中的网络通信部分,包括了Http、Socket,网络负载Json、xml、Html等的解析,通信过程中的加密,通信过程的优化、推送、iOS设备及App之间的通信等等,相对来说是一本比较实用的iOS通信类书籍,书中的源码很有借鉴的价值。
我觉得任何一本技术的书籍都会有借鉴的价值,不过要看读书的方式和理解的方式。读技术书籍要有耐心和查阅资料及实践的执行力。读翻译的书确实比较痛苦,一是信息渠道慢,可能翻译完了下一个iOS版本已经发布了。二是翻译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有时候甚至会把人带入误区,不知所以然。所以还是要尽量养成阅读英文文档的习惯。
文学作品:
- 《兄弟》
- 《在细雨中呐喊》
- 《战栗》
- 《现实一种》
- 《世事如烟》
- 《我胆小如鼠》
- 《黄昏里的男孩》
- 《鲜血梅花》 ——— 余华作品
</br> - 《白夜行》
- 《解忧杂货铺》
- 《流星之畔》 ——— 东野圭吾作品
</br> - 《追风筝的人》 — 卡勒德·胡塞尼 | 李继宏 译
- 《看上去很美》 — 王朔
</br>
2014年几乎读遍了余华的所有作品,从他早期的血腥暴力,到后期对生活和人性的反思。我觉得余华的作品有一种力量,这股力量让我感动,让我直面生活。让我从那段黑暗的岁月里,从别人的苦难里,思考自己的生活。
东野圭吾的作品充满悬念和推理,在新奇的同时也了解的日本的发展和历史以及文化。
追风筝的人,现在那句话还在我脑中回荡“为你,千千万万遍”,这种感动可以跨越种族,跨越国度。让我了解到阿富汗的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和身处战争的人们的无奈。读书的过程就像在看一部电影,画面感极强。我相信这部作品会一直流传下去,让人们思考人性,反思战争。
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会改变你对以往事物的看法,最终变成你性格中的一部分。不管是技术书籍还是文学作品,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书读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匮乏,越渴望更多的书籍。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持下去。总结是为了记录,也是为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