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钝感力》。
本书作者渡边淳一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出版了130多部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长篇小说《失乐园》。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敏锐,所以他能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事件中,发现隐藏在成功人士背后的重要才能——钝感力。
钝感力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下面,我们一起跟随渡边淳一的视角,一一寻找答案。
①
『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词是渡边淳一创造的,可以理解成“迟钝的力量”,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人生智慧。
比如渡边淳一早年参加文学沙龙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刚入行不久的写作者,其中有个天赋不错的人——姑且叫他小刘,被退稿之后受到很大打击,整日想着退稿的事,唉声叹气,越来越消沉,失去了很多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之后,小刘在文坛上彻底沉寂了。
回想起陈年旧事,渡边淳一为小刘感到惋惜。如果当初小刘的钝感力强一点,就不会对退稿耿耿于怀,他的才华也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小刘呢?比如周一上午在公司被批评了之后,接下来一个星期都带着坏情绪去上班,没完没了地沉浸在被批评的烦恼中;比如跟朋友拌了几句嘴后,耿耿于怀,一个月没有跟他联系。
这些“太较真,放不下”的做法,都是敏感力过强,钝感力太弱的表现。平时我们说一个人迟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贬义的,但渡边淳一扩大了“迟钝”的边界,提醒我们重视钝感力。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负面因素,具体怎么用呢?
②
『 屏蔽噪音』
如果你被人训斥,而且是经常训斥,会怎么样呢?可能情绪会很低落,状态会很差。这是因为你把这些话都听到心里面去了。渡边淳一见过一个人,很巧妙地屏蔽了那些刺耳的、扎心的话。
渡边淳一当过多年的整形外科医生,刚去医院实习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很爱训斥人的主任,经常把“手脚太慢”“你的眼睛往哪看呢?”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渡边淳一每次听到这些话,都特别紧张、害怕。其中有位年轻的医生——姑且叫他小张,是主任的第一助手,被训斥得最厉害。
渡边淳一发现,小张医生每次的回答都很独特,只有两个字:“是,是。”把“是”轻轻地重复两遍。不管主任训斥什么,小张医生的回答就像编好了的程序一样,永远是这个。小张医生即使被训斥,状态也不会受影响,后来,他成为了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
说两个字就搞定了?当然不是,小张医生的回答背后,是他没怎么认真听对方讲话,没有一字一句地去听。所以主任的一通训斥,对他影响不大。
在噪音面前保持钝感力,可以让我们免受很多伤害。看到刺眼的文字,比如朋友圈留言、聊天信息等,就跳过不看;听到刺耳的话,比如同事在吐槽上司、同学在议论某个老师等等,就走到一边,这样自己的工作状态或者学习状态就不会受影响。
③
『听信妙音』
一个人被称赞的时候,会有两种常见的反应。第一种是,马上“看穿”对方,觉得他夸大其词,不可信,然后一笑而过;第二种是,心里美滋滋的,获得了很大的动力,做起事来更高效了。你平时的反应属于哪种呢?
渡边淳一的反应属于第二种。在他还是新人作家时,会经常为自己的稿件能否被刊登而忧心,也会为自己今后能否成为一个好作家而焦虑,因此他经常去酒吧散心。酒吧的老板娘经常鼓励他:“你很有才华呀。”渡边淳一听到这话眼前一亮,然后为自己加油打气,“老板娘都说我有才华,一定错不了。”然后就重新找回自信,坚信自己可以在写作上做出点名堂来。
其实,渡边淳一知道酒吧老板娘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她的称赞只是为了鼓励而鼓励,但渡边淳一还是钝感力十足地相信了。为了培养钝感力,我们也可以多听信“妙音”,即那些称赞性的内容。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而是说,要摒弃杂念,更为大胆、充满自信地前进。比如当上司夸奖我们时,不要觉得这是“套路”——他对很多人都这么说,而是学会从中汲取力量;比如朋友鼓励我们时,不要觉得对方是出于友情才这么说,而是把鼓励接收过来,放在心里。
在妙音面前,保持一定的钝感力,我们会获得更多可以帮助自己前行的能量。
总结一下,钝感力有其适用的边界,当你觉得噪音很刺耳,听了不仅会使自己难受,还会影响自己的行动时,就用钝感力屏蔽噪音;当你觉得妙音很悦耳,听了不仅会很舒服,还会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刺激自己更好地行动时,就用钝感力守护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