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铛”……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喊叫声,惊醒刚刚入梦的我。想不起来是多少次被这样的敲门声惊醒了。
难得的一个休息日,更难得的是本以为一个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午睡就这样被毁了。幸好习以为常了,所以吵醒后的我,其实并没有惊吓,有的只是烦躁。
敲门声来自隔壁邻居家。幸好经常午夜听到这样的敲门声,所以午休时听到也不会感到任何意外。
邻居家应该是住着婆媳两人。婆婆下午到凌晨前在麻辣烫店串菜搞卫生,一般到家就午夜一点左右了。不知道是这个婆婆有忘带钥匙的习惯,还是想着家里有儿媳妇开门,总之她是经常性忘带钥匙。
忘带钥匙本身是很私人的事,可这婆婆偏偏是个急脾气,大嗓门,每天晚上下班,她从不管夜深人静,都会大着嗓门一边敲门一边急急的拍门。敲门就敲吧,偏偏这家儿媳妇还就是不开门,有时候一敲一半个小时,且能听到她敲一会,喊一会,然后上下楼走一阵,然后回来接着敲,常常会如此持续一两个小时不止。最终她是怎么进门的,我倒是没太注意,也许是因为听觉疲劳,也许是时间长了,我也就习以为常了吧!
总之,大多时候晚上听到她敲门,但最终怎么进门的,却从未关注过。
邻居家是儿子媳妇结婚时买了我们隔壁的房子,从农村老家搬过来的。因为他家收拾房子,出了一家蹊跷的事,加之我和爱人工作忙,早出晚归的,所以她家搬来近两年了,我们一直没什么深交。
说起她家装修房子的蹊跷事,应该是近三年前的事了。记得那一段隔壁空了几年的房子突然来了三个人开始收拾房子。先生看到了似乎还打招呼问了,才知道人家是买了隔壁的房子,准备装修呢。
那天先生聊了几句就去上班,可晚上回来,发现我放楼道里打算处理的一堆纸箱子和一套以前用过的炉子和烟囱全部不翼而飞了。
东西虽然不值钱,但毕竟是别人家的东西,招呼不打一声,就拿走确实有点想不通。先生说他去隔壁问一下,是不是隔壁搬东西时,挡路了,才搬走的。
我想了一下,说:“算了,人家如果是嫌挡路搬走了,肯定会主动告诉我们搬那了,如果是谁招呼不打就拿走,那么问了也不会承认的。”
最终这些东西没个下落,但我们对这家新来的邻居有了隔阂,当然也能看出来,他们家人也不太爱搭理我们。尤其是儿媳妇,见了我们一家人,头都不抬,路也不让,楼梯上碰到了,就像没有人走过一样。
不理就不理吧!虽是邻居,大家谁都一样,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就行了。井水不犯河水就好。
直到去年有一天半夜三更,我们听到楼道里人声鼎沸,先生出去看,满楼道都是水。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隔壁家里漏水了,楼下两家的邻居叫来物业的人找上来了。
先生也是个热心人,跟着大家一起叫开邻居家的门,才知道家里只有婆婆一个睡着了,大家进去一看才发现是她家热水器旁边的管道弯头破了。婆婆看到满屋子的水,吓慌了,满屋子打转转,就是不知道怎么办?
先生一看,急忙跑楼下关了总阀,并帮着婆婆一起扫水搞卫生,忙乎了大半夜。第二天起来又自己买了弯头,替他家换好了。
那天先生说边干活,边和婆婆聊了几句家常。才知道婆婆在麻辣烫店串菜,儿子媳妇去上海打工了,老头子在老家种地,平素也就婆婆一个人在家。
后来不久在楼道看到儿媳妇好像在,看走路姿势应该是怀孕了,从此就是婆媳两人住着了。婆婆继续在麻辣烫店串菜,儿媳妇在家待产。于是从此就经常听到半夜敲门声了。
一直就不明白,儿媳妇是睡得太沉了,还是不想开门,反正每次敲门都要很长时间。
这儿媳妇也是,就算怀孕,身子不方便,毕竟不管怎么说婆婆是上班去了,晚上回来敲门,为啥就不及时开门呢?
再说这婆婆也是,怎么出门就习惯不带钥匙呢?不管怎么说,就算是下班回家,深夜吵醒别人,给自己开门也是不对的吧!更何况还会吵醒一大片的邻居呢?
相比邻居家半夜的敲门声,其实我和先生都是早出晚归,晚上下班回家是常有的事,但我们平常都是像做贼似的,轻手轻脚的上楼,轻轻开门,唯恐钥匙碰了锁孔,闹出声音打扰别人。再说就因为我们两早出晚归的,所以整个楼道的声控灯,都归先生负责了,这几年无论是换灯泡,维修灯头啥的,甚至楼道的路灯费,先生几乎是大包大揽的了。这些我都是积极支持的,与其说是与人方便,不如说是为自己方便。
对于这些事,我的态度是,只要住的开心,自己多付出点没什么。邻里之间我不会刻意的拉近关系,但绝对也不会做出不利于邻里关系事的。这是我和先生起码的做人的底线。
如今这社会,邻里之间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相处模式了。大家都挺忙的,能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