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摘要
我想告诉你,你高效工作的秘决就是一直严格按照一套精力管理方法执行,且行之有效,因此,我想与你分享我的精力管理方法,以精力管理为基础,从而提升效率,优化时间管理,更好地迎接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精力管理最重要的是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你想做却没有动力去做一件事时,你就应该把它养成习惯。在没有进行理论学习时,我只是通过经验去证明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后来看到有研究机构的成果表明,人类只有5%的行为反应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剩下95%的行为反应,或者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都是自动反应。所谓的“自动反应”就是人类的习惯。
——琳姐姐
二、金句
1、历史的机遇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P330
2、研究他人最重要的是对他人思维的了解。——P311
3、早起,你将比其他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P319
4、过有准备的人生。——P319
5、与谁同行决定你的未来。——P319
6、知识就是生产力。——P319
7、凡事提前,未雨绸缪。——P319
8、生产力是人类创新、创造财富的能力。——P321
9、我听到,我看到,我感觉到,而且我知道我是一个能够做到持续不断学习的人。——P314
10、学习的目标是自我成长,自我成长就是实现你终极目标的必经之路。——P307
三、思考题
Q1:针对张萌萌姐人生十一问给出相应回答;
第一问你想做哪种类型的工作?
5G时代的到来,需要产品人、营销人、运营人,以我现在的工作经验我想成为运营人,因为我所从业的就是电商公司,运营人是我比较向往的岗位,薪资也高,做自己喜欢又赚钱的工作,这是萌姐说的我最喜欢的话。
第二问你期待的年薪是多少?
我现在已婚已育,可是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还要养家,但能力也有待提升,我心里期望与现实差距有些大,我也很想努力靠近自己心里年薪,可能是我现在欠缺赚钱的方法,但要说期待年薪我是期望在40-50万区间,因为我要学习、要养家、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第三问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房子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已经有了小孩,而且在上学,给孩子一个家是我奋斗的目标,以前我觉得房子可以回老家买,因为老了还是要回到家乡,但是结婚后我就不这样想了,因为我老公与我不是一个地方,而且我们长年外出在深圳,如果老了回老家,我是受不了的,习惯了大城市的热闹喧嚣,交通生活便捷,除了这些我还得适应一个从小没在这个地方生活过的环境,还有小孩的未来,想想都害怕,所以我想住在一线深圳大城市里,还想住在环境优美离出名的大学旁边,天天想让我儿子能上好的大学,哈哈,加油,奋斗的青年。
第四问你想开什么样的车?
我想开什么车呀,其实我觉得跑车好看,特别喜欢法拉利那款,可惜我家的是领克01SUV,其实也好看,但不是我开,我想有我自己独立的车,因为我会经常回老家看望我奶奶,有自己的车方便,还可以约上我的姐妹们出去旅游,带我儿子和全家出去,想想都开心。
第五问你想穿什么品牌的衣服?
我们公司就是做品牌女装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牌,但也是款式多样,最时尚最流行的款式, UGOCCAM、Fleur Wood、Homophony和女巫与骑士,在唯品会、天猫、京东平台上都有品牌店铺,从少淑到中淑,20-35岁都有,对于衣服我比较喜欢时尚好看的,追求简约、实穿、质感好的,价格在5000以内的都能接受,因为衣服更新比较快,而且女人的衣服永远是不够穿的,我这样说会不会觉得我比较没有追求呀,不过我喜欢大牌包包,手表之类,像香奈儿、CUCCL等。
第六问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
我希望能在电商运营人领域里别人称我为老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加速配上老师这个称号,我特别希望别人能尊敬和理解我,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人生梦想。
第七问你想如何帮助他人?
我是农村里长大的人,从小是个留守儿童,生活非常艰苦,打小就很努力学习,希望长大后赚好多好多钱,给家人过上好日子,住上大房子,现在一直努力能实现这个梦想中。也希望尽力所能及帮助身边人,每当朋友圈有爱心筹款,我都会忍不住出一份力。在职场,我每天带着团队,带着公司小伙伴一起进步,把从萌姐身上学的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从实践到传授分享给同事们一起提升,一起成长。
第八问你想变得知识渊博吗?
YES,知识就是生产力,我从小就知道,只有不停学习进步,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己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只有靠自己双手努力付出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第九问你希望去看看哪些地方
我希望到全国各地走一走,也不往此生,世界那么大,什么千奇百怪的事和人都有,去感受各地文化与美食,想想都比较向往。
第十问你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生活让我从小背负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也感谢生活中的压力,让我学习从压力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与满足,从小养成的独立性格,让我在每一次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学会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要工作中以突破目标得到进步能快速让我得到满足感,生活中每当觉得独立无助时总有慈祥的奶奶能让我快乐,我的快乐与满足比较简单,只要工作顺利,生活美好就是我最快乐与满足的源泉。不过自从认识了萌姐,跟着萌姐一路向前,学习也成为了我获得快乐与满足的源泉。
第十一问你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
作为已婚已育人群,而且还是个上班簇,可控时间几乎是没有,认识萌姐后才开始学习时间管理,提升效率,现在加上精力管理,更高效,把自己日常的拖拉习惯全部改过来,而且确实是早上工作质量特别快,脑细包也更灵活,我现在是工作时间8小时完成工作,下班时间照顾家庭,早起时间学习提升,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把工作、学习和生活过得十分充实,计划的人生才精彩。
Q2:针对张萌萌姐人生七问给出相应回答;
第一问你对现在的状况是令人满意,还是感到一团糟?
我对现状不是很满意,如果用10分满分为我现在的状况打分,只能给自己打4分
第二问为什么你对现状很满意?
我需要照顾小孩,照顾老人,没有30岁的我身上压力特别大,经常情绪失控,老公对自己的不理解,想法很难达到一致,而且我还在打工,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实现时间与财务自由,整天都要为材米油盐奔波。
第三问你对自己的现状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1. 对儿子教育没有耐心,经常辅导作业生气,我不想成为爱发脾气的妈妈。
2. 与婆婆关系不好,我从小没有妈妈,不知道如何与妈妈相处,不喜欢她的啰嗦,不喜欢她的强势,不知道为什么跟她产生隔阂特别大,我也特别讨厌自己,对小孩及老人没有耐心。
3. 与老公没有话题,总抱怨他不关心和理解我,经常冷战,自己又特别要强,不喜欢为自己解释,有话喜欢自己放在心里,缺乏沟通。
4. 对现在收入不满意,没有达到理解薪资。
5. 身边没有知心伙伴,觉得比较孤单,因为不喜欢诉苦,别人觉得我生活、工作都做得特别好,特别让人羡慕。
第四问你要如何改变当前的处境?
总结反思,其实问题都是出在我身上,反而是我给身边人带来了很多压力,特别是家庭影响,看了精力管理其实我也在慢慢有意识改变自己,我必须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只有我自己改变了,才能把家庭、工作平衡,收获我想要的生活。人有时候发现问题不重要,重要是否真正去改变,去做好,我会以萌姐为榜样,鞭策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第五问你开始积累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来实现目标了吗?
当时参加完萌姐的财富高效能线下课后,我就开始计划积累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的事,但迟迟没推进,最近在总结自己工作时才发现其实可以从工作中获取,因为我是从业人力资源,最好的积累各路人脉资源的途径,通过学习五环法快速整合了自己一套计划,并已实施推进中了。
第六问你现在有没有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
不算太平衡,看着像有老人带小孩做饭,但老人代替不了帮你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还是太少,因此我现在也比较焦虑。
第七问你敢于对自己说真话,真诚的面对自己吗?
我敢,我能直面自己的问题,并且也接受别人的批评。
Q3:以《精力管理手册》为例,请问你是否用过“学习五环法”(学、思、做、教、盈利)?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应用和践行的?
我在工作上会用到较多,其实我特别好学,只是没有系统性,我从业工作有7年了,每到一个新的领域我都会努力学习思考,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这样能快速让我在这个岗位站住脚跟,再通过总结输出,制作成课程,通过培训教授给员工,从而让大家升职加薪。
Q4:请问你平时是个愿意分享的人吗?你的分享方式是什么?学会的最好标准是教,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这条原则的?
这点我跟萌姐是同频人,我不但愿意分享还愿意手把手教,特别奇怪吧,我教我儿子就没有耐心,但对待下属,对待员工,我是特别愿意好好教的,我经常学习新的知识点就会在会议上与团队分享,把知识点制作成培训内容分享给员工,特别是每期新员工培训,我都会亲自讲课。
Q5: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知识就是生产力”?
萌姐说生产力是人类创新、创造财富的能力。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在5G时代,决胜的关键就是知识生产力。
第一,学习“硬本领”、点亮新技能的能力。
人生就跟电池一般,一直耗电,没有充电,最终也会用到没电,小时候读书记忆最深的金句是:活到老学到老,唯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修练你的硬本领,你才能走遍天下无敌手,没有人会说我只学一时就够用一世的,知识是要更新迭代的,时代都是会变的,你不学习会被时代抛弃,在职场中打拼,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你选择在舒适区安逸的时候,你也离自我升级越来越远。
第二,在职业、学业及工作的平衡中,做出重要决策的能力。
20岁之前我觉得我的时间大把大把的可以挥霍,现在快30岁了,我的危机感特别强烈,可时间又特别少,不但要照顾家庭,要工作,要学习,我现在面临的就是工作、学习、家庭之间的平衡的决策能力。
第三,根据你的职业发展轨迹,不断深化你的理解行业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生产力的五大要素:劳动者(自我学习)、劳动工具(优化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知行合一)、对社会环境的深刻理解(了解社会环境)、懂得生产系统的结构(模式),通过这五大要素更好地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