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虽然做人做事,并不如兵事一样,动错一步会招致死生之事,但生活事业之中,动错一步往往会导致成败变更。
我认为自己本不应该是一个学化学专业的人,而应当是一个研究兵法理论的人!但我并不是一个军事发烧友,我并不对各种兵器或各方面的军事信息过敏,我唯一感兴趣的是兵法理论里面的博大精深思想。
曾经对兵法非常的痴迷,加之高中的时候对文言有特殊爱好,也就顺势把《孙子兵法》十三篇给背了下来,内容也不多,事实上《孙子兵法》也就是一篇5000字的小论文。后来听说,有那么一个天才开创了把《孙子兵法》系统地运用到商业战争中,也就开始注意在生活中运用《孙子兵法》,用它来指导自己做人做事。
下面,我从自己的体会,来分析自己从《孙子兵法》中所习得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启示。
启示1: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讲五个知胜之道,第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动手之前,你要知道能不能赢。判断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在判断中创造,才是真正的创造。
人性的弱点是一厢情愿。西方谚语说:“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我们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那么,当你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时候,先自己减去三分一厢情愿分。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启示2: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原文】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
启示3: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
【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干成。我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如何能成功。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则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
启示4: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原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
启示5: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原文】怒而挠之。
这种诡计,主要是针对性格刚烈的敌将。要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
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所以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启示6: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原文】亲而离之。
这说的是人性的弱点:亲人间的恩恩怨怨。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打打谈谈。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成了爱恨情仇。再说和敌人是竞争关系,是社会的竞争机制。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离间计,就是外部竞争者,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那就四两拨千斤了。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领导者自己的人格和胸怀。
启示7: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孙子讲了十二条诡道,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对方不上当,不失误,怎么办呢?等待,跟他熬,派间谍,各种布置安排。总之,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胜算已见,才能出战。孙子的观念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等。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一般人,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不懂得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启示8:认输的智慧
【原文】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如果兵力比敌人少,就深沟高垒,不要出战。或逃匿兵形,让敌人不知虚实,然后全军逃之。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宏碁的施振荣老先生说:“认输才会赢。”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们也可以说,输了,生活还会继续。输掉的咱们认了,保住和扩大咱们赢得的。
启示9:成功不靠加长自己的短板,而是靠把长处做得更长
【原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我们时常有些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比如,所谓“木桶理论”,我们要把自己的最短木块补长,否则加长最长木块是没有用的,无论最长木块有多长,水都会从最短木块的那个缺口漏掉。这里的最长木块,我的强项,就是我的实;最短木块,我的弱项,就是我的虚。
成功靠加长最短木块吗?非也,靠把最长木块做得更长。弱项就是弱项,要承认自己有弱项,因为我也是人,也有人类的特点。所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人快我变”是一句疯话。正常的战略是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这才是真实世界。
启示10: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有史学家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编的,我们再讲讲曹操中赵云的空营计。
曹操和刘备争汉中,赵云守别屯,带了几十骑出营查看地形,卒遇曹操大军,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一路追来。赵云退回营中,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一看,面临A、B两个选择的单选题:赵云此举,是运用了兵法的哪一条?
A. 是“乖其所之,使敌不得与我战也”,是装神弄鬼想把我吓走;
B. 是“利而诱之,伏而击之”,派小股部队佯败诱我来,然后设埋伏消灭我。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是赵云安排的,如果不碰见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所以,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所以,应该选B。曹操交了卷,就退兵了。
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偶然的。但我们不能说曹操的分析是错误的,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他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明明是赵云得手,为什么说曹操正确呢?这就是不能以一次得失的结果来论决策。领导者一天要作出无数的决策,很多关系着生死存亡,很多关系着深远影响。要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是不可能的。现实是什么呢?是用成功消化失败,用正确消化错误。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各方面的提高,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中国文化,道同行、而不悖、君子和、而不同,传承五千年,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后人当虚心上学,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