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年级老师,每天都要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交道,这曾经让我常常感到十分烦恼。和小孩子在一起固然有趣,每天都会有孩子用他的童言趣语逗笑你,但在课堂的组织上我却经常觉得力不从心:你想让他往东,他偏偏要往西;你想让他安安静静、专心投入地坐下来听课、写字、看书,他仿佛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和小嘴乱动乱说个不停……这使有一段时间我会经常被这些孩子“惹毛”,“你上课为什么不能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呢?”“你能不能管住自己,不要说无关的话?”更甚时会朝孩子们发脾气。然而,脾气过后,发现上一秒被你凶的眼泪汪汪的孩子下一秒就忘记难过来扯着你玩儿,重要的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这让我不禁又陷入对孩子的内疚和对工作的无奈之中。万万没想到,有一天点醒我的是班里一个孩子的一句简单的话。
因为学校工作安排,我们学校一二年级会有一部分课是合班上课的。这让我更是头疼:两个年级的“活宝们”合在一个班级里上课,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时间就用在维持课堂秩序上了!在这些课堂上,有时候我会给孩子们放一些低年级孩子看的动画片,心想:小孩子不都喜欢看动画片吗?这次你们该不吵了吧?然而,效果并不十分如意。问题到底在哪里呢?直到有一天,在合班上综合课时,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部系列动画《中华弟子规》。咦,这节课孩子们怎么这么“不正常”?一个个眼睛圆睁睁地盯着多媒体屏幕,没有人说小话,没有人拉别人头发,没有人告小状……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先不管它,我得抓住这个机会表扬孩子们一通,这样下次上课孩子们说不定就会有进步呢?于是,下课时,我装作随意地问孩子们:“哎呀,老师这节课怎么发现你们都看得这么认真,没有人捣乱呢?”孩子们一听都笑开了,一个平时课堂上话很多的孩子凑到我跟前说:“老师,因为我们喜欢啊!因为你今天给我们看的我们喜欢看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才是孩子们的内心啊,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因为我们喜欢啊!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干脆,喜欢的东西他就自然会去全身心地投入关注,不需要老师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纠正。而我早前只是埋怨低年级孩子在课堂上不够专注,不会听讲,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被老师吸引,那是不是说明老师的课堂设计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与接受水平呢?
这让我想起之前参加镇里“送课到校” 授课活动时的一个片段。当时我讲的课是一年级的识字课《日月明》,为了把课上好,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工作,信心满满地去兄弟学校讲课。在“猜猜字的意思”环节,我逐个出示会意字,让学生先来分析字的构成,再来猜测字的意思,达到让孩子们了解会意字构字规律的目标。本以为设计成游戏环节能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课堂兴趣,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我却感觉到课堂进行的不顺利。如:在出示“歪”字后,预设是孩子们可以根据“歪”字的两个组成部分“不”“正”猜测出“歪”的意思,可是大多数孩子却是天马行空说不到正处。下课后,我很是郁闷:是不是我设计的会意字有点难了?可是这是教材课后的拓展字啊?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为课堂上的意外苦恼时,和我同去的姚老师走过来:“苏欢,刚才在课堂上我发现你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忍不住要和你说说,希望你不要介意……”我自然是求之不得,洗耳聆听啊!姚老师说:“你有没有感觉到在课堂上孩子们不太活跃?我认为这和老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我建议你在课堂引导方面要再钻研。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悟明白了:凡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不爱动脑,不爱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其实从本质上都是因为老师的引导方式不恰当造成的……”听了姚老师的一番话,我开始回想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我有没有站在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这节课?如果我是一年级学生,我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课堂呢?经过反思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小小改动。又一次送课到校时,当讲授到“歪”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个字的意思,我出示了几棵长得歪歪斜斜的树的照片,结合字的构成,孩子们很快就猜出了“歪”字的意思。直观的、新鲜的、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就是他们乐意去接受的。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他们喜欢的课堂,这是教师最好的教学技巧。而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这是我们身为教师每一个人都要在反复实践中去观察、去研究的。教育无小事,留心皆学问。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瞬间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做孩子们心灵成长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