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六班欧阳馨悦
首先笼统的来说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和我一开始想的不一样。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真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他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来处。
但又不像很多书,一提到“国民性”就是纯粹的批判,或嘲讽,他倒没有。他对中国人有踏实的了解,有敏锐的观察,有抽丝剥茧的犀利分析,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对“你国人民”的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他感同身受,却又不感情泛滥,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理性。而不像还没读之前听别人说的引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一味想突出中国人的低劣而过度贬低自己,说出这种言论的人,真让人倒胃口。
阅读此书,他笔下带出来的这种观世的态度,比他告诉我的知识本身,对我更有价值。
这次我想谈论的是书中名为“男女有别”这一章,首先我想声明,这一章讲的不完全甚至完全不是性别歧视,至于课上有人谈起这一章对甚么生男生女介不介意侃侃而谈,如果不是没有事先读过只就标题就发表观点,那就只能是过度延伸了,但延伸是要基于本文论点的,于是我更倾向于前者,至于要是说什么我对这篇文章理解不够透彻,这文章在什么角落刻画了性别歧视我没有发现,那恕我愚钝。
在男女有别这一文中说到,乡土社会所追求的是平稳,是一成不变,是一致,而宏观上说永恒存在的不同,就来自于男女有别。可以这样说,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是,对异性差异的探究,或者我们将其称为“爱”,但“爱”是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的,于是在乡土社会,我们也就不需要“爱”了。
不需要“爱”不意味着不需要婚姻,只是在这时候,婚姻这是一个团体的名称,而非什么有关感情的幺蛾子,这个时候婚姻只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分工合作,共享成果,就已足够稳定,闲的胃疼图什么爱呢?乡土中国里的婚姻大概就是这样吧,我图你工作稳定房子五套,你图我年轻貌美,温柔贤惠。你图个什么呢?别给我扯什么柏拉图。这大概也能解释那些相亲市场里,似菜市场买猪肉似的交易方式吧。
突然想起我一个朋友说的,为什么我们的关系能够稳定,是因为我们没有利益相关。她真是个哲学家。
就像亦舒所说: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往往是另一些人。
结婚生子,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份事业。如同你必须读文凭,必须找工作,你也必须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只有这一切都完成了,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些事,其实都不需要感情。
读文凭,不需要爱知识。找工作,不需要爱工作。所以结婚生孩子,自然也不需要爱伴侣。你只要认清楚,这是你需要做的事,然后拿出做事的态度,按照符合标准的模式,让它发生存在并继续就算是合格的。
所以,上学时不许谈恋爱,因为感情会干扰成绩。毕业了,马上找工作,相亲,结婚,生孩子,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当做一个个通关任务去完成。不要去搞那些旁逸斜出的所谓理想,追求,爱好,那纯粹都是瞎耽误功夫,不务正业。
因为爱,就是一种感情的激动,它会造成一种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会改变原有的关系。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感情的淡漠,才是一种社会关系稳定的标志。
说归说,但这样的婚姻在个人角度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啊在我本人角度,婚姻与爱情无关是很糟糕的,但爱情这东西能持续多久呢,它实在是个必将烂尾的玩笑话。至于,爱还是不爱哪个才是标准答案呢?
你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