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一直被朋友安利一部叫做《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的剧。这部剧是韩国女神孙艺珍在小荧幕上时隔五年的新作。
如变色龙般出演过各种不同类型角色的孙艺珍,这次出演的角色是一家咖啡公司卖场的采购员——“铃鼓(受气包)”尹珍雅。
约会前费尽心思打扮自己,还穿上了分期付款买的衣服,结果被劈腿的男友说成魔芋(形容二人关系之鸡肋)顺便分手;
在工作上百分之百顺从上司——连性骚扰也可以忍下来,百分之百体恤同事和下属,脏活儿累活儿抢在前;
在家里小心翼翼地看家人的脸色,尤其还得承受来自功利的妈妈的压力;
就连对渣男前男友也是一忍再忍,满屏的弹幕都是对她恨铁不成钢的叹息……
尹珍雅仿欠了全世界般的忍让,如圣母转世般的付出。
可追剧的朋友们不难看出,其实尹珍雅家境并不差。父母体面,还有个读博的弟弟,自己有稳定的工作,尚可的薪水,长得漂亮,品行良好有上进心,硬要用上一部分人挑剔的标准衡量的话,唯一的瑕疵就是没有那么年轻了——可是谁又能是完美的呢?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到底为何她得如“受气包”一般的活着?
(二)
在尹珍雅恋爱后,一直欺压尹珍雅的男上司问:“你为什么最近看起来像是变了一个人?”
尹珍雅回答:“因为我最近想帮助某个人,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那样珍贵的存在。但是看到比起我自己更加努力珍惜我、守护我的那个人,我觉得我必须要帮助他。为了让他少担心一点,让他安心,我要更好地守护自己。”
任谁看都是优秀的尹珍雅,却“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那样珍贵的存在”——不认为自己有被珍爱的价值。
所以,我们找到了答案——尹珍雅缺少价值感。
那么,人为什么会缺少价值感呢?
马来西亚的心理学博士林文采提出的“心理营养”的概念中说:当一个孩子0—3个月的时候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被无条件接纳以及成为我们的重要他人的生命中的至重(number one in life)。当母亲满足以上两点时,孩子会因此获得价值感。
重要他人通常是我们的父母。在0—3个月这个阶段,则是我们的母亲。
所以把上述文绉绉的概念翻译一下就是:
当一个孩子在刚生下来到3个月左右时,需要他的母亲包容且接受孩子的一切,并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孩子便能因此获得价值感。
(三)
那么如果母亲无法满足孩子以上两点,无法获得价值感的孩子会如何呢?
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甚至是偏差行为。
我们见过身边太多的人并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的负面情绪因而总是负能量爆棚;又或者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相处起来是让人觉得充满压力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会习惯性地用行动或者语言去伤害自己或者别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想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这些让你觉得“可恨”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婴儿时期缺少“价值感”的可怜人。
他们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唯一想去证明的就是:即使我没有那么好,你依然无条件接纳我、重视我。
如果孩子的重要他人无法给予他充分的价值感,那么这个孩子会用一生去寻觅另外的人来做他的重要他人。比如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那么到了中学情窦初开的年纪,就会可能“早恋”——而这个恋爱对象可能会是高年级的同学。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可能性就是疯狂迷恋偶像。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疯狂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她从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经多次劝阻无效后,父亲只得卖房卖肾来供她追星。三次赴港后,不堪重负的老父亲最终跳海自杀。家破人亡后,杨丽娟幡然醒悟,深深懊悔的她在2014年做客某节目时,劝说节目中和当年的自己很相像的女孩不要重蹈覆辙。
眼下国内造星体系愈加成熟,各种“爱豆”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粉丝群体也越来越低龄化。不少“小鲜肉”的粉丝主力军是小学生,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2015年的那场“小学生的世纪骂战”。那可不是一场单纯的骂战,而是四叶草(TFboys粉丝)、行星饭(EXO粉丝)和VIP(Bigbang粉丝)之间关于维护偶像尊严的一场“恶战”,视频中的小学生粉丝们奶声奶气地恶语相向,让人不得不惊叹现在小学生的战斗力之强大。骂人时丰富的词汇,强大的逻辑,让一众大龄吃瓜群众叹为观止。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身处何处便是风景”的“爱豆”们更是让人赏心悦目,但疯狂的迷恋是万万不可取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追星太过疯狂,是否该反思一下,孩子必须要得到的“价值感”你是否已经充分给予?
(四)
我在看俄罗斯音乐泰斗柴可夫斯基的传记《柴可夫斯基》的时候,里面有一段是这样描述柴可夫斯基跟她母亲的:
“晚上,母亲搂着自己,用柔和的嗓音唱着儿歌,直到自己安静地睡着了,母亲才轻轻地离去。母亲的嗓音柔和、清亮,像风铃一样好听,她在自己床前的歌唱,是最好的催眠曲。到了彼得堡后,当偶尔睡不着觉时,想起母亲晚上的歌声,还能起到醉眠作用。”
从柴可夫斯基对母亲的依赖,我们不难感受到母亲对柴可夫斯基深深的爱。
用温柔和慈爱滋润着从小如“玻璃人”般敏感的柴可夫斯基;在孩子面临不安时给予安全感;在喜爱音乐的柴可夫斯基大一些后,母亲便亲自教他唱歌、弹琴,耐心、深切地给予陪伴;在幼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次作出一首儿歌时,热烈地给予鼓励与赞美……
即使这位优秀的母亲只陪伴柴可夫斯基到14岁,但柴可夫斯基仍长成了一个有价值感的人。
柴可夫斯基后来凭借自己的优秀和努力考上彼得堡音乐学院。大三的时候,他创作了《大雷雨》,却被他敬爱的学院院长要求大修改,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没有按照院长的想法做大改动,只是稍作了调整,结果在学生音乐会上演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学院院长这样一个巨大的权威面前,柴可夫斯基并没有盲从,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肯定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柴可夫斯基的母亲功不可没。
(五)
我们再次回到《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这部剧。
在跟前男友还在一起的时候,尹珍雅是投入的,但也是不安的。该剧并没有花什么篇幅去描述尹珍雅与前男友的恋爱时光,但从一些细节我们不难看出尹珍雅在感情里的卑微。比如曾经应前男友要求拍的裸照,再比如分手后三番五次地忍受前男友的骚扰。
我们会看到一部分人在爱情中是痛苦的。
阿玛斯的“坑洞理论”告诉我们:父母的不重视,会使我们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价值没有被看见或认知,便遗留下坑洞和匮乏感。
于是这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寻寻觅觅那个能填满他身上所有“坑洞”的人,好让他感到自己有价值,不再匮乏。
但随着每一段关系的结束,先前仿佛已经被填满的“坑洞”又恢复到了“坑洞”的状态,因此痛苦不堪。
于是,阿玛斯说:“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来填满我们所有的“坑洞”,不能指望别人补给我们缺失的价值感。小时候没有及时从父母那里得到价值感的你,真的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有价值感,让自己的坑洞越来越少或者越来越浅。
最后分享一下林博士的方法,给缺少价值感的你:
1、接受自己的不好、失败、负面情绪,无条件接纳自己。承认我们并不完美,负面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贯穿你的一生,请不要去否定它的存在。
2、重视自己。请你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满足自己的需求,提升自己,取悦自己
没有价值感的人生注定是一场输在起跑线的人生。
愿你的人生有价值感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