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辟箕山
帝禹有个儿子,叫启,启素有贤能的美名,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早在舜为天子的时代,禹和益同朝为臣,特别是在与洪水斗争的那些年,两人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情谊。治水期间,益根据广大平原地区积水的特点,教会百姓种植水稻,此事被广泛赞为一件功德,赢得了一些美名。禹继任天子之后,益作为辅佐政务的主要执政官,妥善处理各种朝政,相当勤勉出色,大禹也有意着力培养益作自己的接班人。
禹登基10年时,到东部地区巡狩,竟在会稽驾崩了,不过好在临死前,禹及时把帝位正式传给了益。
尽管益辅佐禹管理天下前后10年,政绩斐然,仍不足以建立足够的威信超过启在民众中的声望。各路诸侯普遍认为启更加贤能,愿拥立启做天子,诸侯们又耍起了把天子丢一边的把戏,纷纷去朝见启,高呼:“在我等心中,天子就是先君禹的儿子启。”益听闻了诸侯的言论,知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自己无力阻挡,在启三年守孝期满后,益径自搬到一个叫箕山的地方定居下来,也即把天子宝座空了出来。诸侯们于是蜂拥着迎立启登帝位,即夏后帝启。
刘累驯龙
刘累,帝尧的后代,夏后赐姓给他,并封他做了个诸侯。夏朝从帝启开始,传了好几代,传到了帝孔甲这儿。孔甲喜欢玩弄方术、好谈鬼怪神仙,热衷床笫淫乱,因此经常有诸侯看不惯,不服孔甲的统治而反叛,国政不勤,社会动荡,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夏朝自此开始衰落。
有一天,两条龙从天而降,一雌一雄。帝孔甲喜欢龙,但自己不懂驾驭之法,求驯龙高手又不得,急得是直抓耳挠腮。身边有人看出孔甲的心思,给孔甲出主意,说刘累学过驯龙的绝技,可以找他来试试。孔甲大喜,立刻下昭召来刘累,赐姓御龙氏,给了刘累大片的土地,只为让刘累帮自己驯龙。在刘累帮助下,孔甲成功驯化了这两条龙做宠物。可惜没多久,其中的雌龙死了。一条龙怎么行,孔甲想叫刘累抓条新的龙来凑成一对。刘累提前获知了孔甲的意图,自忖没法完成天子的使命,可天子的命令怎么能够违背呢?刘累越想越怕,索性为了保命,丢弃自己的封号封地,一跑了之。
参考:
- 司马迁 《史记·夏本纪》
2017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