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
李洪川,58岁,龙母村村民。老李年轻时干铸造工作,虽然辛苦有污染,但也算是高薪活儿,同种地相比,还能攒下点家产,所以,盖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大院落,房后有几十亩栗子树,过着典型的小康生活。
从结婚开始,老伴的娘家人就不断地入住李家,老李的岳母去世早,老伴刚嫁过来,就把十余岁的小姨子带来养大,一住就是12年,老李两口子刚张罗着小姨子结完婚,老岳父又住了进来,8年过后,送走了岳父,自己的老父亲又病重住进来,几年后,老父亲下葬,老李才长舒一口气,但自己已到晚年,身体也不好了。
寻常百姓家,生存不易,真无余力帮助孩子以外的亲人,除金钱紧张外,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都容易反目为仇。但是,能把这些家庭琐事做好,也算是人生赢家,它收获的是浓浓的亲情和邻里的敬重,常人光想着"治国平天下",其实"修身齐家"才是根本,才具有可操作性!
老李夫妇为全家树立了榜样,小李夫妻也表现不俗。小俩口结婚十余年,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很少红脸,爷爷姥年去世前,一直是四世同堂。近些年,老李身体不好,小李承担了养家的重任,买了一辆卡车,往建筑工地运沙石料,收入可观,但欠帐严重,这年头,啥工作都不好干!
小李生于1982年,是中国最早的独生子一代,出生即背负重担。前二年,老李夫妇相继生病住院,小李应接不暇,痛感独生子照顾老人的不便,于是,做出重大决策:生二胎!这样,全家六口人,吃喝拉哈睡,压在小李一人身上,小李就象一辆超重的汽车,但烧的不是汽油,是亲情!
可怜的八零后!可怜的独生子!
在一个春风暖暖的下午,我与老李夫妇坐在炕上,唠着家常,淡淡地说着家家难念的一本经。我当教师,接待过上千个一家三口,都有特异功能了,家庭是否和睦?一眼就能决断,感受着这一家六口人的和谐,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种大家庭的生活,也怀念起了早逝的父母,生活不是荣华富贵,不是诗与远方,生活是
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