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天翻阅了一本书《心是孤独的猎手》,大意如下:
心是一个孤独的“猎手”,它既会狩猎孤独,也会寻找什么东西来填补它的孤独。
辛格早已习惯了安东尼帕罗斯的陪伴,并且一直把他当作自己唯一的倾诉对象。对辛格而言,安东尼帕罗斯是自己孤独的惟一投注者。
安东尼帕罗斯走后,辛格的生活陷入了无限的空虚和倦怠,他常常会想起两个人之前的岁月静好。
无法直面孤独的辛格只好搬了家,准备换一个新的环境,希冀可以有新的开始。
当米克脑海中的音乐如花朵般绽放的时候;当她急切地从床底拖出她的帽盒,艰难而固执地写下心中的旋律时;当她梦想着自己将在20岁功成名就离开小镇时,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孤独......
这句话让布朗特瞬间萌生了寻到知己的归属感,他非常兴奋,终于有人能明白他所说的一切了。
在他们之后的往来中,他从辛格安静的倾听中获得了从未有过温暖和鼓励,这让他更加笃信:辛格能理解他的革命理想和自由意志。
辛格的这些行为让科普兰医生很是感动,于是,他又试着跟辛格谈化学和宇宙之谜,甚至说起了自己的种族问题。
无论他说什么,辛格都微笑着安静倾听,这跟他子女们的态度完全不同。这让他判定辛格能够理解黑人解放的迫切需要。
相比其他的四个人,辛格是一个很好的聆听对象,仿佛带着圣人的光环。
然而有趣的是,辛格对这些人跟他说的一切并不在意,甚至完全不想去了解,但这些人仍然愿意跟他倾诉,并在他身上找到所谓的“精神慰藉”。
其实,辛格跟这些人的关系只是在复制粘贴他跟安东尼帕罗斯的关系——与其说是尝试跟别人沟通,还不如说是在取悦自己。
辛格只有在跟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沟通”的兴致,他能在安东尼帕罗斯专注的目光中里找到自己。
所以,在安东尼帕罗斯死后,辛格也杀死了自己。
随之土崩瓦解的是这些视辛格为“救世主”的人——米克失去了对辛格的依赖,放弃了学业,去做售货小姐;布朗特在辛格去世的打击下,重新开始了另一段旅途;科普兰医生因为辛格的离去而选择逃离小镇;而比夫在辛格离世后倍感孤独,看破了人生。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部小说里的每个主人公时时刻刻都被孤独感所缠绕着,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这相似的孤独而相互感知对方,他们只是在单向倾诉,期待被理解。
这种宣泄的方式反而会加重孤独感,因为他们倾诉的这些话语本身并不具任何备意义,它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排解孤独。
孤独感的产生,除了社会带给人们无法避免的困难、不便、烦恼和危险外,还使得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依赖他人、相信他人。
其实与其一味地依赖别人,不如试着学会独处,拥抱孤独;这正如拉布叶所说的:“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你有多久不曾孤独过?
每天有节奏的生活,有既定的目标,有不期而遇的发现,每天都满心向往满身热情的向前奔跑,不知疲倦。这样的人生哪有什么孤独可言?
孤独的人并不都是可耻的。
有时孤独一下但是内心却并不荒凉,只要把心放下了,依然可以发现早已走过千遍万遍的路旁不知名的小花正悄然绽放。
孤独是一种美妙的人生滋味。
每天都在喧嚣中尘来尘往,偶尔孤独一下,才能享受生活所赐予我们的另一种滋味。记得前几天办公室里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你带领着大家这样认真的去命制三模试卷,为什么不以这样一份认真的态度去积极上进做个什么领导之类的?
我笑着回应,谢谢美女对我的肯定,非常开心。非常认真的去做一件事,这就是我的追求。我所热爱的事业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致。至于什么当领导之类的,不在我的奋斗目标之列。我之所以这样努力,就是想做一个平凡又幸福的普通人。
平凡又幸福,与我而言,这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叔本华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
某一瞬间,甚至觉得叔老先生这句话是专门讲给我听的。本人自以为自己的生活够丰富了,每天晚上坚持阅读,每天早上坚持码字,每天上课给学生呈现新的鸡汤,每天骑着小车快乐奔向理想的前方,每天都对所拥有的一切报以一颗感激之心,每天都沉醉在平凡有时孤独的道路上无法自拔。
感谢孤独,
因为她,
我才发现我的生命原来是那样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