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事,如果理解错了,本该拉近的关系,却被推得越来越越远了!
儿子正值初中升高中,好不容易结束了紧张的中考。管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一定要赶在成绩出来的之前,好好地放松一下。
于是,班上的三个男生(包括儿子在内)打算请全班同学一起聚一聚---自助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第一次组织活动,反正行动了起来。
通常每个班级,除了同学群以外,一定还会有一个家长群,平日里接收一下老师的通知,偶尔分享一下彼此的心情。
孩子们要聚餐的消息很快在群里传开了,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紧接着就开始积极参与了起来。有的提议改时间,有的建议AA制,有的主动开始统计人数,还有一些家长已经上网搜索最优惠的方案,一时间热闹了起来。
也许大家的内心都知道,随着孩子们的毕业,这个群也快完成它的使命了。
正巧与儿子在一起,我随手把家长群的信息分享给他看了看,结果儿子就不乐意起来了。
“我们自己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看来又要改了,真麻烦”。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好像可以聊点有价值的事。机不可失!
于是我就问:“儿子啊!你觉得这些家长们为什么这么积极?”
儿子回答说:“那还用问,担心我们办不好呗,反正就是不信任我们。”
果然是一个好机会!我说:“如果我认为,家长们这么做不是担心你们,而是担心自己。你能不能理解?”
儿子真有点不理解,“什么意思?不是担心我们,而是担心自己?我不太理解。”
“我认为,家长这么做是出于担心自己对于孩子越来越没有价值了。看着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能干,家长们也就会越来越担心自己没有机会像以前一样照顾孩子了。”
“听上去有点道理。”儿子点了点头。
“那么我问你,当家长在担心自己对于孩子的价值的时候,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呢?还是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呢?”
儿子不加思索地说:“我觉得就是不相信孩子!”显而易见,青少年对信任十分看重。
“No、No、No!你再想想,到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比如我担心你不需要我的照顾,是不是等于我认为没有我的照顾,你也能把事情给做好,那么我到底是对你的能力相信还是不相信?”
“这样看来是相信的。”儿子恍然大悟,并且开始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多对于逻辑推理是非常感兴趣的。
“那么我再问你,如果当你认为我的行为是不信任你的能力,你会怎么做?”
“我会证明给你看,我的确有能力,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没错!但其实我的内心不是担心你,而是担心我自己,担心自己对你没有价值了。那么,当你越是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就会越怎么样呢?”
“你就会越紧张,越担心。”儿子这时候get到了这个关系的核心,“爸爸,那么这不是一个死循环吗?”
“对啊!儿子,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啊!这种互相伤害的事,我见太多了。”
“那该怎么办呢?”儿子当然是不知道如何去化解这类问题。
该怎么办?难道要青春期的孩子都能读懂这个死循环,还要孩子能够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然后欣然接受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其实不过是配合父母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这是不是对孩子来讲,要求太高了一点?
当孩子走进青春期,独立与成长便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课题,在这个阶段中,孩子需要为下一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做好准备,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他们需要更独立的空间,更多的体验。所谓的能力,不仅仅是大脑的知识,更多是身体的体验。
与此同时,父母们通常也来到了中年期,他们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了,生理和心理双重的变化,让很多的中年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无论是对于事业、健康、还是社会关系,当然其中最揪心的就是亲子关系。看着自己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心肝宝贝,日渐羽翼丰满,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到那个“死循环”的话题中,该如何解呢?我想在意识层面,父母们都是知道的,说来说去就是那两个字---“放手”,然而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哪能说放就能放啊!人们常说成长的是痛苦的,对中年人何尝不适用。
或许当今天我们聊完这个话题,当我们看到担心并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反而是推得越来越远,当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自己,当我们愿意去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在开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