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艺术这个领域的事物,音乐,书写,绘画,摄影,等等吧。只是喜欢而已,却没有特长或者某一方面的专攻。绘画,是离我最远的,因为我是色弱,徒有喜欢,只能敬而远之抑或望洋兴叹。没想到这几年教到了美术班的文化课,竟然跟它走得近了很多。
刚刚过去的三天,学校组织高三美术生去山里写生,这是他们三年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作为班主任全程跟随。学校租了两辆公交大巴车,早晨7点多我们从学校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城市西部的山区——九上沟——当年抵抗日军和国民党军比较激烈的革命老区,现在这里村村是樱桃的采摘区,是吃农家宴、采摘、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上沟村还保留着很多石砌的房屋,弯弯曲曲的小巷,这让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我们猛然间在内心里注满了新鲜的感觉,阳光越过了山涧,穿透着薄雾从树枝里倾斜而下,宛若普照的佛光,那偶尔带有光圈的光线移动着这岁月年轮……宁静的小村里偶尔看到几个老人,或站在一起拉拉家常,或担挑手拿农具去干不紧不慢的农活,于他们而言,时间是不用赶的,似乎这是他们的专享,在这不用计算的时光里想想下一顿做什么饭。
山清水秀,是养生的好地方,或许对于住久了城市的人来说,这里的清净、环保正好慰藉匆忙而焦虑的灵魂,若时间久了,是不是又会想念热闹?正如吃够了油腻,偶尔来点小菜,格外清新。很多的人们,已经停不下前进的脚步,从农村里走出去,走回去似乎很艰难,亦如众多的溪流汇成了江海,我们每个人都梦想着在喧嚣的大海里自由的遨游,没想到却总是随波逐流,或者被波浪拍上岸。快看,爬树的老奶奶在摘柿子!她83岁了!看到这些文字是不是让人很担心她?其实在现场我没有半点担心,因为我看到了她的灵巧,没有半点的老态龙钟,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顺其自然,在这山里守着日子,恬静,安宁,与世无争,这一定是别样的人生!
靠山吃山,在不起眼的草窠里总有惊喜,那里生长着希望!当学生在村里坐定了,专业老师在旁指导的时候,我们几个班主任就去爬山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走走停停。同事,彼此有着相同的境遇,小时候经历过相同的苦与乐,长大了面对着相同的工作和环境,相同的困难,相同的感受,以至于惺惺相惜了。我们开着彼此荤素结合的玩笑,默契的一起大笑,老安说:真透彻,好久没这么开心了!我们摘路边的酸枣,捡草丛里的板栗,采松树下的蘑菇和灵芝。砍柴的大爷找不到从山顶滚下来的一捆柴草,我们帮着找到,他告诉我们山上的柿子村民都不要了,你们随便摘,高高的柿树上有的柿子红了,我们用树枝或者石头把它打下来,自然熟透的柿子真甜!
秋天是深沉的,空气那么的爽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处可见丰收的果实,其实这里春夏秋冬都是收获的季节——春有樱桃是主业,夏有杏桃遍地结,秋天到来有板栗,冬雪地里套兔獾。七年前的夏天我和同事来过这里,看着街道和院子里那硕果累累的杏子,由衷的感叹!当时在一家农户里吃的饭,这样的经历必定成为了定格的回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居山者仁,我想是因为居山者这一年到头遵循着作息规律,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老天给我多少我拿多少,从不过多奢求,瓜熟蒂落,周而复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便是仁的根基吧。
欧阳修在《浮槎山水记》写到"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溜之澶缓,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清澈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对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让他们动心的。这是多么难达到的境界,这便是修养身心,这里也必定就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国。
最后,说几句关于教育。恰如久在樊笼里的小鸟,学生们的欢快,怎能用文字表达?由此及彼,想一想我们做了多少年扼杀青春少年的帮凶了?管理者们怕出意外事故而担上责任,丢了职位,这样,一批批的孩子就如同用网箱养的鱼,用围栏圈的家禽,他们在批量生产着,在用同一把尺子丈量着。我们祈求能慢慢的改一改,别再变本加厉了,给他们一些更人文的成长吧!
在这三天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其乐融融,活动胜于千言说教,这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