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脑子里就蹦出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蹦出来一次。这个问题,从十岁开始思考到现在,也没有完美的答案。
每隔一段时间,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十岁时,思想品德书里给出了雷锋的答案: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而活得更美好。这个信仰坚持了好几年,等到进入青春期,开始动摇。
十几岁的自己,多愁善感,连自己都活不好,怎么为他人?生命的意义变得狭窄了一些,那时有三个梦:爱情梦、文学梦、大学梦。
这三个梦,竟然延续到而立之年,逐渐觉得这些梦虚幻无比,还不如抓住一些实在的东西,比如婚姻,比如稿费。
有人告诉我,活着是为了看下一场电影,我套用概念:活着是为了写下一篇文章。有时候文章写不出来,就觉得是虚度了一天。文章之所以写不出来,常常是因为浮躁。
然而,活着是因为写下一篇文章,这种答案,不够完美,也没有深度,我依然在追求让自己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