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是鲁国正卿季平子,三桓之一。可忍:可以忍心去做。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佾这样的规格,在宗庙里奏乐舞蹈。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够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八佾是天子才能用的规格,佾是舞列,每佾8人,八佾就是64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两佾。
当时鲁公要在鲁国宗庙祭祀,本来要用六佾舞于庭,结果发现被季氏调走四佾,在季氏的宗庙凑足了八佾。而鲁公只剩两佾在宗庙奏乐舞蹈,简直奇耻大辱。
孔子听说此事,暴跳如雷,于是说了这句话。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现在的理解是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这事儿忍不了!但孔子并没有去找季氏拼命。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即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实际掌控着鲁国政权。
《雍》是《诗经 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祀宗庙完毕,撤祭品时吟唱《雍》。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祀时吟唱《雍》来作为祭礼的结束,孔子说诸侯助祭,天子庄严肃穆,这首歌怎么能用于三家祭祀的厅堂上?
此句为孔子讽刺三桓,《雍》是天子祭祀才用,里面有诸侯助祭,天子庄严。可三桓他们既无诸侯,更无天子,只是卿大夫却敢用这样的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