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士兵突击》播出,引起巨大反响。
时隔十二年,再回头看这部电视剧,除了感动,我心底还多出了一份感谢。
感谢《士兵突击》,成就了一批好演员。
这其中有如今的“贺岁档票房之王”王宝强。
有拿到两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的段奕宏。
也包括张译。
回忆《士兵突击》,我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许三多,而是史今史班长。
剧中他是一个完美的暖男。
作为钢七连班长,他把许三多当成孩子一样爱,鼓励他、呵护他、锤炼他,最后用自己的前途,换来许三多的兵王。
为什么?
因为不论班长史金、演员张译,都在许三多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
那些不会演戏的嘲笑,那些一个人暗暗努力的过往,和许三多被安排到荒漠上的五班,天天走正步、越野跑,有什么两样?
只有痴心,才能实现妄想。
看过《士兵突击》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张译这场戏——史金退伍泪别天安门。
拍它时,张译刚好得知自己的转业报告批了,马上就要离开部队,当晚就是拍天安门这场离开部队的戏。
且看张译是如何入戏的——
一开始佯装欢笑,左顾右盼,不好意思表达这种不舍。但看着看着,情绪还是绷不住,他开始哭了。
越哭越凶,最后甚至整个身子歪在连长身上,嘴里是才嚼到一半的大白兔奶糖。
从那之后,张译一直想打破《士兵突击》的形象。
2009年,张译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扮演孟烦了。
虽然主创是《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但两者的气质完全不同。
事实上,这是一部披着战争军旅外衣的讲述人性的剧。
从2009年一直到现在,这部剧的豆瓣评分居高不下,8.8分。
足以可见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当时,关于孟烦了这个角色,观众分别站两拨。一部分观众特别烦他,另一部分观众特别喜欢他,心疼他。
这也证明了这个人物的复杂。
各种各样的矛盾都聚集在他身上,使得孟烦了是个特别拧巴的人。
编剧史航说:这个人物,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这个劲儿,完全被张译演出来了。
在《生死线》中,张译扮演何孟修,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
之后的几部电视剧,《枪声背后》,《兵团岁月》,《钢铁年代》。
从抗日题材,到知青题材,到谍战,他都有涉及。
虽然都是历史题材,但塑造的角色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2011年,《建党伟业》里他扮演周佛海。
在全是明星大腕的片子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拍《搜索》的时候,张译在片中饰演张沐。
导演陈凯歌曾赞许张译“戏比天大”。
在《温州一家人》中,张译扮演儿子周麦狗。
为了摆脱父亲的控制,周麦狗一个人跑到东北,白手起家开了三家太阳眼镜城。
却又意外失火烧了个精光。
又从国内走到国外,不断面临得与失、生与死。
从最初的执着倔强,到最后的醒悟,张译又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2012年,出演都市剧《北京爱情故事》,他是那个让人想恨却恨不起来的石小猛。
他工作比谁都努力,带着女朋友沈冰来大北京打拼,毕生梦想就想给对方一个家。
可是,之后的故事也不必再多说。
他的身上,既有可悲,又有可怜,还有可恨之处。
但所有细微的情绪,和身份的转变,张译都处理得十分自然。
最近几年,张译又似乎成了“国民女婿”,在都市情感剧中演绎了很多老公、女婿的角色。
《抹布女也有春天》,他与海清合作。
《辣妈正传》,他与孙俪合作。
因为这几部作品,他在2013年获得《国剧盛典》年度人物奖。
我们谈论好演员,除了有基本功,还要有想象力,有判断力。
张译无疑是个中好手,他非常善于制造准确的意外。
2014年,陈可辛打拐题材《亲爱的》。
张译饰演其中一个小孩被拐卖的家长,叫韩德忠。
当时陈可辛找到他,只说:“你来演个土大款”。
张译就自己想象出人物的前史后传,“儿子丢了六年,爱而得不到,又特别好面儿。他已经把锋芒全部压下去,是里面最哀伤的角色。”
这场戏是韩德忠,与一帮同样小孩被拐的父母们,一起在大排档吃饭。
吃着聊着,韩德忠开始说自己儿子失踪那天的事,讲着讲着,他突然头一扭,哼起秦腔。
大段台词的处理,张译拿捏有度,配合精确的面部表情,韩德忠这个角色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这可不是音色好、情感充沛就能做得到的。
不细琢磨,很难找到那个状态。
所以说张译是聪明人。
聪明的他总是能够找到开启自己所要饰演角色的钥匙。
比如《追凶者也》里的那个“五星杀手”。
一口东北话不稀奇,夸张的面部表情不稀奇,发狠和倒霉时的对比不稀奇,但你如果注意到他对细节的拿捏,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着急时从鼻梁上滑落的眼镜,比如游走不定的眼神,比如那仿佛随时就要发狠的双手。
他没有把杀手演得歇斯底里,却用最正常的方式演出了歇斯底里。
《绣春刀2》里的官场老油条,受得了气,奉承得了上司,但骨子里还是有理想和血性的陆文昭。
张译像是顶级的内家高手,懂得“敛气”,而不是无度释放。
刘烨靠《追凶者也》拿到了上海电影节影帝,在我看来,张译的表演其实还要更胜一筹。
张译的很多角色,甚至都不是演出来的,不是台前的表演,他更像是从后台进入了角色,他是以一种幕后人员的心态,来演出幕前的角色,是以录音室录歌的状态,在台上歌唱,一点一点释放,一点一点引起注意。
他也不和观众角力,更像是交流,倾诉,甚至试探。他甚至不和自己角力,随时敢于放弃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倾诉欲,去烘托别人,抬举别人,成为一部戏里的定调者,成为别人角色的参照物。
他最强烈的个人特色,就是他看起来没有个人特色,或者说,敢于放弃个人特色,而放弃个人特色,是一项天赋的本领。
这种表演,这种存在,不醒目,没有自我推广的成分,因此特别需要人们有发现鉴别的能力。
导演林超贤选择曾有十年军龄的 " 老兵 " 张译,除了他当过兵,还有他身上的那种文人气质,这是肩负责任的指挥员所特有的。
即使离开军队十年了,但张译身上那股军人的 " 魂 " 仍在。
在张译看来,这个角色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
“你要负责和上级保持随时沟通,失联时你必须要自己做主。作为队长,杨锐的内心是很沉重的,他内心最大的任务除了作战指挥外,其实是希望能够保证所有的战友安全返回总部,这是他心心念念的一件事。”
在密不透风的动作戏间隙,张译还是能挖掘出角色的内在潜力,用精湛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心。
事实上,张译演得好,没人会觉得惊讶。
我们甚至会忘记赞美,似乎他就理应如此。
这几年的张译,确实已经让“出色”成为了一种惯性。
但人们终归会见得这种好,只是需要时间,《红海行动》和其中演员受到的赞美,说明时候已经到了。
黄渤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他:“他就像是陈年老普洱,虽然年纪没那么老,但是底蕴味道很深。”
一个能在坎坷中沉浮多年,依旧从容淡定、温润谦逊的男人,他所拥有的魅力,早已不再是浮在皮囊表面的镶金,而是内心深处的藏宝。
演员张译,正是这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