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一个跳出来的人,还是左拾遗杜甫。
杜甫立即写了一道奏章,上报肃宗皇帝:
房绾乃名相之后,少有大志,晚为大儒,辅弼陛下从容镇静,立庙堂之上有垂范天下之风,天下莫不仰望肃敬。房绾性情儒雅,抚琴啸歌而率天下,爱董庭兰琴艺如神,怜董庭兰垂老贫病,以至为琴师所累。刑部以庭兰之罪,妄加之房绾,陛下宜明察其奸险用心,岂可任之纵之,以损国家柱石?微臣以为,陛下应做尧舜圣贤之主,莫为桀纣暴虐昏庸之君……
皇上怒不可遏,将表章掷于地上,喝令内侍:传朕的旨意,将杜甫押入大牢,令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司会审,严惩杜甫诽谤朝廷、蛊惑视听之罪!
后来,继任宰相张镐在肃宗面前为杜甫好话说尽,皇帝为了照顾新任宰相的脸面,答应宽恕杜甫。但肃宗撂给张镐一句话:“此人再不能出现在朕的眼前!”
杜甫救不了房琯,也救不了自己。杜甫捡回了性命,却从此被皇帝疏远。杜甫与颜真卿这两位诗书巨人,从此成了陌路。
房琯罢相不到一个月,杜甫被放还鄜州探亲。
离开凤翔的时候,只有岑参来为杜甫送行。
到了郊外,二人看到了大道旁边的野地上,堆着一座新坟。有很多人衣冠之士在焚香叩拜。
岑参道:“这是董庭兰的坟墓。一代古琴圣手就这样消失了。我们也去祭拜一番?”
杜甫突然暴怒:“奸人!这个龌龊小人!只凭不足挂齿的薄技,蛊惑宰相!若不是他恣意妄为,宰相何故遭牵累?”
岑参忙阻止道:“杜兄,怎地如此偏颇?”
杜甫恨恨地道:“老杜此生不肯宽恕此人!”
说罢,撇下岑参,独自走开。
岑参两人苦痛地望着杜甫的背影,久久无语。
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几个月后,肃宗李亨率文武百官离开凤翔,返回京城。第二年,已经罢相的房琯再遭弹劾,杜甫又受牵连,被贬为华州司户参军。
在去往华州的路上,杜甫目睹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到了黎民苍生绝望痛苦的生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等诗篇。在写诗的时候,他耳边常常会回响起一声声悲怆的琴曲,有时,甚至会觉得这琴声如同一枚枚银针,刺向他的脑门。因为,在琴声里,他常常会模模糊糊地看到一张脸,只有一只眼睛的脸……
再后来,杜甫沦落成都,房琯改任汉州刺史。
汉州距离成都仅仅百十余里。但就这么百里之遥,成了他们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一百里的距离,不是世上最长的距离。世上最长的距离,是我就在你眼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几年之后,杜甫得到了房琯的消息,便匆忙赶往汉州。
杜甫扑了个空。他继续追赶,一路赶到阆州。
在阆州的一处道观,他追上了房琯。
房琯正躺在灵柩里。
他已经死了。
杜甫抚摸着房琯的棺材,是百感交集欲哭无泪,还是悲从中来嚎啕大哭?谁知道呢!
杜甫写了《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天柱既折,安仰翊戴?地维则绝,安放夹载?
杜甫认为,房琯的死是帝国王朝擎天之柱的倒塌,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他甚至觉得,离开了房琯,这个世界已经毫无留恋之处。
房琯听不到杜甫的呐喊,也感受不到杜甫的绝望。一个让杜甫为之付出了满腔热情,并为之不惜抛颅洒血的人,静静地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留下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没能让杜甫见上最后一面,杜甫情何以堪?
此时,杜甫耳边再次回响起一声声悲怆的琴曲,这琴曲如同一枚枚银针,刺向他的脑门。而且,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张脸,只有一只眼睛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