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年1月5日 文|茹云
读超级学霸的书,自叹不如。看着现在自己已为人母,教育的事业犹如重担一直压在心头。如今真该学习的是我们做父母的。
和这本书的内容比较起来,我想到的第一点:先自己拯救自己再谈如何有资格教育别人。
我为什么对此书感兴趣,一个数据告诉我“学霸”真的不是你想象到的如何教别人怎么“学习”。而是先自己喜欢有兴趣的“学习”。
“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 Part 1 -
为何要学习,在我先看这本书之前我总要想明白这件事
不是因为偶然我要学习写作完成想做的任务计划,就去阅读一本书。其实,这样的目的还是不强烈的“有目的学习”,而非真正的要用到它。我必须明白像这样的阅读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改变和我所得到的技能(干货也就是看过了一种随感)。
我这样问自己?我是如何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我一脸懵样。技巧原来渗透在每样你想得到的东西中。斯科特·扬书中说到:请你不要指望看了(我的)书就可以成为学习超人。它可以是指南,需要你不停的翻阅它,熟练的应用它。直白的说:请你拿走我的“东西”用再自己身上看看有多大的改变。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和机械记忆正好相反,有时候我也告诉孩子这样的学习方法,太糟糕的一种理念。从大脑的全方面工作看起---它是编织的一张信息网。而这张网是连绘贯通的。
学习看起来不容易,到这里稍微停顿一下。回想我前段时间考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时候,学起来还是比较费尽心思。因为是跨专业理论上有很多知识非懂似懂,每天挤出时间学习还是很幸苦的。
读到这里我是苦笑,如果我在学习这样的应用技巧,或许我心里更有底气,也不会害怕考试带给我的尴尬了。
知识的学习都是互相联系的。创造的联系越多理解就更容易也更容易记忆。(我当时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就更好的掌握它了。)
如同斯科特·扬说的:我还是处于“原始”阶段的学习模式。在学习的盒子里我只是储存的一个“信息”,缺乏变通和整体性。这也是证明了学霸们都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给自己的大脑创造更多的高速公路
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的思路。大脑如同一座城市,模型和结构就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建筑。在连接建筑的高速公路如同我们接受的信息一样它们都是连在一起的。
高速公路能激发创造力。“跳出盒子”之外思考最恰当地描述了那些在结构之外思考的人们。高速公路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以不曾想过的方式将常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就是创造。
比较起我的刻板,学习真的是可以有捷径的。
- Part 2 -
高速公路的运行,必须在顺序中进行
这里我只是“以学习”来说,你可以联想这样的问题它是可以解释通的。万般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斯科特·扬的学习技巧重要的是在他的学习步骤中得来的,而步骤是按照顺序累积的结果。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
(2)理解
(3)拓展
(4)纠错
(5)应用
从字面可以看得出,每个步骤都是紧密结合的,缺一不可。
而书中作者非常详细谈到每个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的方法:
好的阅读和听讲方法是改善获取信息的最好途径;遇到难题,你不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而是深入阅读,跨过障碍;在理解上横向纵向拓展你的思维学习能力,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如果,你不犯错误,自己也不会相信。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帮助你发现问题整理思路。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这也是本书核心,你不是超人。但你可以让自己通过学习变得真正的聪明起来。看看现在的学生,我是很有感触。如果没有一定学习技巧真的很难跟的上知识的变化。
学霸的自有一套,不代表你就是“无能”,其实在读此书的同时,不也是我们与学霸间最好的交流和沟通学习?
要当一个高效率的学生,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养成良好习惯、克服挫折障碍、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知识都是延展的,如果只停留在某一段就不再走下去,恐怕也是空梦一场。
如今我们踩着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转轮,想要突破自己就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利用这些技能打造我们的生活空间。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世界可以改变我们,但世界不能全部改变我们。
当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系统的学习,前面都是无意义的。
书中尽有的,拿出来用一用,书中没想到的你能提出来。我能看到你学习的兴趣到底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