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开始在简书上写东西以来,得到了一些朋友的鼓励,也偶尔会收到陌生人的私信,告诉我加油,说坚持下去,指不定哪天就火了。不管是出于礼貌性的支持,还是真心这么觉得,我都非常感动。同时,我也很清醒: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以简书为例,如果想有机会成为签约作者,需要积累2000左右的粉丝数、4000以上的点赞数,或单一专题下40篇以上的文章。这些数字,如同一座座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大山,要用非一般的毅力和才华去翻越它们。很多极度努力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天五点起床写作,坚持日更,然后再去上班。这个勤奋和决心,都是我无法企及的。我自知通过写作拥有开挂人生的这条路离我太遥远,并非我当前的目标,但我会坚持写下去。
经常有小伙伴好奇我什么专业的,一听我是英语专业,会说:“原来你是英语专业的,文科生,写起文章来要容易很多吧?”。我不置可否。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写诗歌或纯文学类作品文科生确实会占一定优势吧。但写这类普通文章,吸引人的不是靠深厚的文学功底,而是你是否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别人看了后是否可以有所收获,是否会产生共鸣或得到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要实现这个效果,其实与文科理科关系不大。一篇文章,更多的是从立意,逻辑,观点方面考虑,文笔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正因为要考虑到这些方面,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写作可以让我从几方面受益,这也是我想培养写作习惯的原因。
1. 培养思考的习惯。
从上个月我有想法开始写文章后,感觉大脑明显活跃了很多。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只要当时给我带来了一点触动,我就会去思考,是否可以以这方面作为题材来写一篇文章?如果要写的话,我需要从什么角度去写?要关联哪些想法?我思考的维度是否理性和全面?我大脑里有其他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可以使用吗?上下班的地铁上,我一般都是处于灵魂出窍状态,因为在想这些问题。我希望长此以往,深度思考的能力可以变得越来越强。
2.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我一直觉得,写作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确定文章的主题后,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构思,怎样才能清晰明了表达文章想要传达的意思,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纳或演绎,都需要用到逻辑思维。以最简单的写作为例,工作中最常见的会议纪要写作。一个好的会议纪要绝不是简单记录每个发言人的观点,而是要对会议中所有的信息进行理解加工,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写出来,包括会议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会议中形成的观点(需要对所有观点进行分类整理,而不是零散地罗列)、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法(包含责任人、完成时间、完成标准)。
3. 形成系统观点。
平时通过不同的途径会有大量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零零碎碎杂乱无章地在大脑里若隐若现,真要提取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掌握。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脑海里零散的信息进行加工,把相关的部分连接起来,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统性的观点。就像我写这篇文章前,你要问我为什么要培养写作的习惯,我可能只会说写作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啊,至于哪些好处,我在说话的那一刹那可能想不起来,因为没做过梳理,是要写这篇文章才促使我去从各方面考虑,形成一套自己的观点。
这三个方面,其实也是工作方面的通用技能,放到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相通的。对于我个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写作,是一场自我救赎。那个在平日里不知不觉隐藏起来的另一个自己,只有在写作中,才会坦坦荡荡地出现,让我有和她对话的机会。我看到她的脆弱,她的不安,她的自卑,她的懦弱,以及她的其他缺点。然后,我在跟她的对话中与她达成和解,去原谅她,接受她,用文字给她勇气,力量,温暖。
通过写作不一定能拥有开挂的人生,但我知道,通过写作,我在不断探索一个更好的自己,让她拥有更有趣和丰富的人生。尽管现在离这个目标有点远,但我可以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她。新生的自己,请再给我一点时间去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