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流传已久」的说法正在成为被讨论、被批判、被重新诠释的对象。
我觉得挺好的。但在这样的语境下,加上联系到个人的经历和想表达的东西,某些媒体的标题、内容还要单一地、强调某些说法的刻板、片面释义时,就有点trigger到我了。
比如前两天的父亲节。
老说「父爱如山」且不展开,那就不仅是在强化固化的印象,而是懒惰、缺少想象力和经验的表现了。
所以我看到简简单单的「父爱如山」的标题、海报,忍不住要翻白眼。
不同领域的媒体为了蹭热度或者表达态度,带上「山」、「父」这样的字眼组合,实在是没有新意。我看你那个内容,非常词不达意,还是用「母」更贴切一点,不用硬凑、瞎凑。
「父爱有迹」、「老爸带娃秘籍」、「不缺席」、「恨与爱」这不角度挺多的嘛。赞美可以和思考共行,没有表扬也可以说点大实话,多样化的故事也行,有人被滋养,有人逃得快。
与其倡议「你想对爸爸说什么」,也可以倡议「作为爸爸,你今天想说点什么,你想对谁说点什么」。聚光灯给你,舞台给你,话筒给你,来,展开讲讲。
想起「山」,能想到什么?
距离远。对于住在城里的人,确实很远,要想往山那儿去,必须得提前计划,找个没事的周末,一大早开车几个小时,背好必要的补给哼哧哼哧开始徒步。再呼哧带喘的下山,开车几个小时回去。
作为喜欢户外和运动的我来说,我能欣赏山里的静谧,林间的幽然,体能上的突破。但终归这不是日常的存在,就像一些缺席的爸爸一样。
不是说他物理距离上在天涯海角,他就算和你在一个空间,也好像不在。有时候还挺尴尬的。还有时候是不是故意装的,「我是人模人样的,长了嘴,但是是假嘴,不会说话」。
你对他的念想呢,也就是偶尔想想,偶尔想去山林间挑战体能,日常还是吹着公园的小风,在健身房里强身健体。
「山」还让人觉得重,觉得压抑。要是把某些父爱,某些缺席,某些沉默寡言的父亲简单合理化为「父爱如山,不言不语,但绝对爱得深沉」,我就要怀疑了。
「爸,我妈呢?」
固然妈妈也有让人觉得沉重的一面,但她为什么总是最先、最容易被想起的那个人呢?或者先想起其他亲近、亲密的监护人、照顾者和陪伴者(宠物、物件、音乐等等)。
因为很少缺席的妈妈在那里勤勤恳恳地干活,尽量不缺席的妈妈在那里絮絮叨叨,不得不不缺席的妈妈在那里陪伴孩子。
交互、羁绊、伤害、治愈、在场、安全感、沟通、理解、争吵、柔软,这些亲密关系纽带上的小环,小扣,小装饰非常多。整个亲密关系因为复杂,因为深刻,而变成了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迷人样子。
但如果「沉默」合理化,亲密关系会少了很多联结和美丽。一根耐用的、能上大重量的绳子是由很多细小的股拧在一起的。
「父爱沉默如山」,「父子/父女关系沉默如山」,我们都是山的传人。
朋友M就被「安静的父爱」困扰着。
ta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怀疑父爱。因为ta觉得总体来说,ta爸是个「普通的好人」,没有罪大恶极,没有功勋显著。ta爸爸年轻的时候负责任少、冲动的那一面很突出,ego很大。变老一些后,人稳重了一些,一些坏习惯有所改善,对家庭的贡献多了起来,但他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人。
因为他很少与孩子沟通,M对他的印象是模糊的。M被ta妈洗脑「你爸当然很爱你们了,只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你爸把钱都攒着给你们花,他在外面很辛苦的」……M就只能觉得ta爸还行。
但是没有存在感的爸爸,犹如地球另一端角落里扇动翅膀的蝴蝶,最终影响到了M。
M觉得自己算个身心灵方面比较「正常」的人,但在亲密关系中,ta有时候会展现出能力近乎0的沟通、吵架、发疯的样子。有时候ta把一切都憋在心里,任由不可降解的情绪垃圾腐蚀心灵的土地。有时候ta拒绝深度交流,浅浅止于清风撩动丝丝涟漪。
可明明在M自认为开放、开明、以成长为要义的脑袋里,ta认定亲密关系中,近乎无话不谈的坦诚和挖掘式谈心的脆弱对于维系和发展一段感情是至关重要的,但ta做不到,道理懂的,但做不到,反复尝试,还是做得很差劲。
有个原因是那啥也不说,不知道说啥的爸爸给M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和爸爸最亲近的时候….」
M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是,在ta小学的时候,有次爸爸喝醉酒,可能也没那么醉,在M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ta爸说,「爸爸今天喝醉了,明天一定给你包书皮,没事。」M所有的书皮、本皮都是爸爸包的。
有时候爸爸嫌自己字丑,就让M带着白色的、全新的、包好的作业本找当老师的邻居,请邻居帮忙在白色本皮上写下M的班级和名字。
M和邻居不熟,请他们帮过一次忙,更多的是,ta觉得ta爸手写的字一点都不丑。
再长大一些,M就自己在本皮上写班级和名字了,好像ta也在小心翼翼照顾爸爸的不自信。虽然大家都夸ta字好看,但M仍旧觉得爸爸的字也蛮好看的。
M爸爸是个很细致的人。他会把表面很光滑的硬皮白纸,裁成和作业本一样大小的形状,用类似锥子的东西把线穿过硬皮纸,再穿过厚厚的作业本,这样封皮和作业本就紧密贴合在了一起,像出厂设置就是这么搞的。(奇了怪了,学校发的作业本、课本不能自带封皮再结实一点吗)
本子几乎没有因为锥子的穿透力而变得褶皱。作业本背面,粗线绳在三个被穿透的洞里排列有序,不多不少(至少M很喜欢),最后打结,留下一点点线头,有时候甚至完美地不留线头。M更喜欢留有线头,爸爸用他抽烟的打火机烫一下线头,细绳就不容易散开了。
M很为爸爸包本皮、书皮的技术骄傲。其他同学的本皮、书皮要不是买的,要不是像包礼物一样,纸折回去,在作业本第一页的里面再用胶带粘起来以做固定。M的独一无二,轻便不容易散架,没有一点多余。
「不知道了,不知道是我真实的记忆,还是妈妈说我爸的包书皮技术有多好多好。」
「不过有一种感受是真实的。开学除了新的开始的那种开心,还有期待包上新书皮的开心。」
当M把一堆书本抱回家,看爸爸摊开巨大的白色硬纸,把新的白纸包上新的书本,那种新上加新的开心很真实。以及他们会交流一下新学期的事情,聊聊哪些书不需要包书皮,什么时候搞完,周一有什么课,新书要放在哪里。
如果爸爸只做一部分经济的提供者,那一家子人面对彼此,不就是亲密的陌生人。更别提那些有毒的父亲对家庭和孩子造成的伤害。
「山」一样的不言不语的父亲,也会被沉默反噬。有苦有甜说不出。
M几乎没有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经历,于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更别提爸爸很少提及他们的事情。当M的爷爷、奶奶分别去世时,M求学繁忙并不在家,ta对两件事唯一的印象是,ta妈说「从来没见过你爸那么伤心」,「我看到他的样子后很难过,下定决心以后少和他吵架」。
但自始至终,M没有收到ta爸的一条微信,打电话更是不可能。
沉默结出不健康的苦果。没有营养,滋味不好,但长得辛苦,还在那儿努力地长。
所以不如父爱如鸟,叽叽喳喳。
不如父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变成奇形怪状的配饰,装饰在与孩子关系的艺术创造上。
不如请爸爸开麦。有点尴尬的话,也可以以小酌两杯的形式渐入佳境。
🍻
干杯
某些个爱充盈的人,理由充分的人有思念一小会儿「沉默的、远方的」山。没有具象的想念,带着一丝丝难过,祝愿被挂念的人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如果很累了,就卸下盔甲一会儿会儿。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