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知乎,你会发现“减肥”依旧是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有什么吹爆了的减肥方法?
如何快速减肥?
减肥对外貌的改变究竟有多大?
减肥究竟该怎么吃?
我曾经也是那个每天晚上孜孜不倦地搜索着“减肥”话题的苦恼者,不停地翻阅着自己早就了然于心的各式减肥方法,试图找到更有效的秘笈,抑或从成功者的减肥对比照中,寻求一种打了鸡血的兴奋感。
看的越多,越沮丧。
电影《飞驰人生》中有一句台词是: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从借钱开始的,而对很多为身材所扰的人来说,崩溃,是从对体重的无能为力开始。
有些人,例如我,体形还未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在减肥的泥潭里苦苦挣扎,已经尝试了无数的减肥方法,全都以失败告终,依旧汲汲营营地寻找着最佳解决方案。
节食,曾经是我的灵丹妙药,也是最为“懒女孩”们青睐的方法之一。我曾经用不到两星期迅速掉秤10斤,后果是胸部以气球漏气的方式迅速瘪掉。当然,恢复饮食以后,成果很快烟消云散。
刮痧,是局部瘦身的法宝,当年从天涯看到一篇摩羯刷刮腿的帖子,兴冲冲的买了个摩羯刷,囤了一大堆精油,每天刮大腿,刮得两条腿像火腿一样油光水滑且红彤彤的,但效果不佳,最终还是放在柜子里落灰了。
运动,是我减肥过程中从未放弃的,也是越来越有心无力的一种手段。从郑多燕刚开始流行,到美丽芭蕾、周六野大热的今天,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运动,跑步,跳绳,尊巴,pump it up,踏板操,瑜伽……这些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的,当时的体重也一直停留在104斤左右。但随着我做了一份非常讨厌的工作常达四年之后,我越发的懒散,下班后只想瘫在沙发上看电影,或者叫一份外卖解决口腹之欲。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逐渐增加,偶尔痛定思痛到健身房蹦跶两天,就又陷入无精打采的死循环。
微胖,是一剂慢性毒药,离自己想要的那个数字只有一步之遥,看得着摸不着,着实让人气恼。
减肥药,让每个减肥者都蠢蠢欲动的捷径,也包括我。虽然已经有大批数据显示依靠药物减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但依旧有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勇者期望“科技改变体重”。我的一个同学当时靠某个品牌的减肥药瘦了二十斤,亲眼目睹了神迹的我从她那买了一瓶特效药,吃了一星期,体重下降了4斤,每天要大量喝水,否则就口干舌燥,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服药以后心脏总是跳的很快,夜夜睡不着觉。好在我是个嗜睡如命的人,在睡眠和减重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睡觉,在作死的路上及时刹车。后面听说,有个女生吃了那种药以后住院了,我同学也不敢再卖,她的体重也飞快的上涨,最后比吃药前还要胖。
择食,这两年特别流行,总结来说就是少吃碳水多吃蔬菜和肉,一张张摆盘漂亮色彩明亮的减肥餐让人觉得吃饭也是一种享受,顺便发发朋友圈也是再好不过的。但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半根玉米棒子,几口生菜叶,两口鸡胸肉……吃多了真的会让人怀疑世界,尽管有那么多的成功者分享这样吃有多么健康,多么有效。
我曾经一整个月都以这种苦行憎一样的饮食严格要求自己,后来被一碗热腾腾地刀削面打回了原形。
不断尝试各种减肥方法的我,体重像溜溜球一样忽上忽下,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体重不轻反升。基本原理就是在挨饿和暴饮暴食之间不断转换,导致身体开启了饥荒模式,消化系统会更加有效的吸收营养,然后变成囤积在我们身体内的脂肪。
更可怕的是,一番折腾下来,我已经到了新陈代谢下降的年纪,短期减肥对我来说已经不像20岁出头时那么容易,虽然已经在控制饮食,体重却依旧每年都在增加。我大概计算了一下,3年,我长胖了10斤。平均每年增长3斤多,这个数字似乎不多,但依照这个增长法,我40岁的时候,会达到153斤,更何况我还未将高危的发胖原因——生育算入其中。
我的一个表姐,她31岁生下一个宝宝后,体重就停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4年过去了,至今仍在攀升。我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总之我们再次相聚的时候她挺着依旧像怀孕时候的肚子,百无禁忌,一个人干掉了一整份双人寿司,外加一块慕斯蛋糕一瓶冰红茶。
她听我们几个表妹讨论体重的烦恼时,满不在乎地嘲讽道:“你们活着累不累啊,自己舒服就行。”
可是她真的“舒服”了吗?
有一天晚上我俩在微信聊天,她突然将话题转到身材上,情绪激动的连发几条语音控诉,跟平时毫不在意的论调完全不同。
“我上健身房,找私教,喝中药,按摩,走路上下班,全都试过了,但效果都不好,我一焦虑就忍不住想吃,吃完又后悔,一有后悔这个情绪又特别想吃,我现在都不想去逛街,只能在网上买大码的衣服!”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但太多生育过的女人在体形变胖的挫败中,丢盔卸甲,彻底放弃。
其实我在知乎流连各种减肥问答时,看到的最让我嗤之以鼻的一句话就是——“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朴素归朴素,真理归真理,但看到这句话心中毫无波澜,就像你妈让你多穿秋裤一样。
用一句话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仿佛做不到的人就是意志力薄弱,开卷问答都能不及格。
今年,我终于厌倦了从他人的减肥过程中汲取经验和自信的瘾,放下手机,开始认真思考这些年持续发胖的原因。
一,我的吃饭习惯很不好,是速战速决的类型。这属于家族传统,我们家每个人吃一顿有菜有汤的午饭,基本上都在15分钟左右。而且在我的记忆中,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记忆总是不那么美好,我爸妈特别喜欢在饭桌上训人,小时候为了迅速逃离饭桌,我总是狼吞虎咽,有时候上颚都会烫掉一层皮。
后来长大了,知道这样吃饭不好,应当细嚼慢咽,但口腔记忆已经形成,很难改变,常常在心中默念不到10秒钟,就觉得饭菜已经顺着喉咙往下咽。这样子的饮食对肠胃有很大的负担,导致我胃病特别严重,胃痛胀气都是家常便饭。
第二,食物匮乏的恐惧。与独生子女不同,我家有三个孩子,小时候什么都要争抢,其实家里条件不错,也从未饿过肚子。但常常买回来的零食,你此刻不吃,过一会就会被瓜分干净。冰箱里的冰淇淋,如果不一天吃一到两个,那等到你想吃的时候,好吃的都被挑走了。于是现在的我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常常吃的自己要松开裤腰才能舒一口气。我甚至从来不买零食,不是不爱吃,而是不论我买多少,最多两天,一定会全部吃完,像着了魔一样无法停止。
第三,基础运动量变少。打开微信运动,我发现自己一天的运动量基本上就在五六千步的样子。我测试过,10分钟的匀速行走,大概在1000步上下。除去玩手机晃出来的无用1000步,那么我一天也就最多走了50分钟路。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休息占去的9个小时,我在剩下的15个小时里,只动弹了不到1个小时。
上大学的时候,一日三餐一顿不落,且吃的特别丰盛,却没有肥胖的困扰,除了年轻代谢高以外,每日在校园里奔波上课的基础运动也有不小的功劳。现在一出门就想坐车,冬天怕冷,夏天怕晒,无形中基础运动量越来越少,不胖才怪呢。
第四,缺乏耐心,欲速则不达。在知乎上特别容易看到这样一种提问,怎么样才能一个月瘦十斤?这还是含蓄的,大有一个月怎么瘦20斤的提问,有人就抖机灵,说要不您试着把腿给锯了,效果不错,我已经做轮椅三年啦,体重再也不过百了,让人看着忍俊不禁。
我自己经常也给自己立下这种flag,当伴娘之前必须瘦到102斤,明年夏天一定要穿上m码的衣服等。这样的目标带来的通常只能带来一周左右的兴奋感。
第五,不切实际的计划。以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自己的计划挺踏实的呀,饮食跑步,有菜有肉,少吃淀粉,要科学有科学,要健康也有健康,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看似健康有序的减肥计划,打乱了原本的生活秩序。
例如我早上8点钟要去上班,给自己订一个早上6点钟跑步的计划,必然导致这个计划无法顺利实施。头一天晚上你加班了,朋友聚会了,失恋了,看一场好电影看得入迷了,或者干脆就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怎么办。
那就下班以后跑步吧,公司恰好又要开会,回到家又是孩子又是家务,抑或大姨妈来,累的瘫在床上不想动,只想喝一碗热腾腾的汤。
有人看了这些要批评我了,就你理由多,怪不得减肥不成功,你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压根就是口号喊得响亮,干啥啥不行的典范!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六条,也是减肥者最常遇见的,在每一次挫败之下的自我厌恶。就在前几天,知乎上一个人私信我,可能是看了我之前回答过关于减肥的某个话题,她先是询问我某个减肥方法有没有用,然后紧接着抱怨道:“我完了,暴饮暴食,根本就不饿,一直吃吃吃,我这种人活该肥死,我就是个loser!”
我看完以后特别能理解她的焦虑感,因为我也常常陷入情绪低谷中走不出来。
为什么别人能做得到我做不到,为什么别人能瘦我就瘦不了,我是不是真的没用,连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这是每一个对体重无能为力的人共同的呐喊。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容易陷入暴饮暴食中,让美食变成一种味蕾上的刺激,身体上的刑罚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这么一句话,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当很多心理原因我们没办法沟通或表达的时候,就会从身体上显现出来。
就像有人惧冷,大夏天要盖棉被,穿棉袄也会冷的发抖,体检查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个冷就是从心里冒出来的冷,必须要求助心理医生。
肥胖虽然没有上面的情况极端,其背后也有许许多多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一本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总是吃超出身体需要的食物,那么这个食物就不是你身体需要的,而是你内心需要的。
可内心需要的不是食物,它需要的是爱。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一下被触动了,就像一只终于找到家的流浪狗,借着月色望到了家的方向,试探着放慢脚步,四下嗅闻,然后趴在门口阖上了疲惫的眼睛。
关于爱,我的心结在我的原生家庭上。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是老幺,别人知道后都会觉着我肯定是最受宠的那个,其实在我十六岁以前,挨打是家常便饭,我妈脾气非常暴躁,一件小事就能让她暴跳如雷。
例如我从小就吃不了青椒,她觉得我这样很娇气,就在饭桌上逼我吃,我一边哭一边咽下了下去,紧接着就恶心呕吐,把吃的所有饭都吐了出来,最后换来了一顿打。还有一次,我在学校肚子疼就请假回家,我妈一看到我就冷笑,说你别装,吃点药就回学校去。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装病的前科,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得出的结论,最后经过一番争吵后我去医院被诊断为肠梗阻。还有上初中的时候压力大,半夜惊醒误把十二点半看做六点钟,以为自己起晚了,蹑手蹑脚的出门往学校赶,走到一半发现不对头,又跑回家,我妈知道以后恶狠狠的咒骂我,用极其难听的语言。
她也是个非常负能量的人,我说长大后想当记者,她就说我不漂亮;我说我最喜欢姥姥,她说你姥姥最喜欢的是她的孙女;我成绩不好,她就说女孩就是不如男孩;我说想减肥,她就说你这辈子只能越来越胖,永远也瘦不了。
我一直没办法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对我,而且在我已经有反抗意识的青春期,哥哥姐姐要么在外地上学,要么住校,这种负面的情绪,全部倾泻在我一个人身上,让我极度痛苦。
而我爸在我出生后基本上都在忙他的事业,偶尔回家也是一副严父的威严,让家里本来就不高的气压变得更加低沉。
“愤怒的母亲”和“缺席的父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巨大,我成长的时期,刚好这两个元素并存,所以我跟哥哥姐姐的性格截然不同。
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武志红最早在豆瓣提出“父母皆祸害”这个话题,甚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都在网上被热烈的讨论。
曾经刚接触道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着了迷一样看了很多本这方面的心理书籍,看完以后就特别悲伤,“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多少让人心灰意冷,我上学的时候到处都在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爱。
可是童年终究没有第二次,我满怀着愤怒,看人生竟朝着妈妈对我下魔咒上一点点的靠近,我变得不快乐,挑剔,觉得没有人喜欢我,看不到未来的的方向,哥哥姐姐的成功,加剧了我的沉默寡言,只要有家庭聚会,我就很别扭,觉得没有人能瞧得起我。
这样的心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件小事的发生。
我妈是个扁平足,所以她从小就跟我说,我因为她的遗传,也是个扁平足,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有天家庭聚会,她又提起这茬,我一个很有权威的亲戚在场,她认真看了看我的脚说,她不是扁平足。
突然之间,我的眼睛第一次正视这个细节,双眼像放大镜一样在我和我妈的脚上比较,我的脚是有弧度的,我跟我妈不一样,我真的不是扁平足。
说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一个人怎么能忽略自己的身体到这种地步呢?但这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就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因为我妈说我的脚是扁平足,我就无比认同,在快三十年的人生里,选择性的看不见真相,只为了和她“一样”。
所谓母亲的魔咒,不是什么诅咒,而是只对我有用的一个怪圈。
像荒废了许久的机器一样,我的大脑缓慢启动,我开始思考魔咒这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是深爱自己母亲的,这是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母亲所说的每句话都像是圣旨般的存在,尽管我在反抗,潜意识却依旧不受控的向母亲的倾斜。而且我越是抵抗,就代表我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我害怕被她的力量吞噬。
跳出怪圈的感觉很惊喜又很迷惑,值得庆幸的是,这之后,我开始摸索从漫长的惯性中及时脱身的自控感,让自己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虽然我已经成年很久,但在妈妈面前依旧像个乞求爱的孩子。结婚后,每个节假日回家带什么礼品总让我十分为难,我父母很挑剔,不管带回去什么都会被他们嫌弃,所以我总是在回家之前焦虑,因为带什么礼品而跟老公大发脾气,每次都要花费超越我能力的钱来博取他们的不评价,最卑微的是,不评价,不嗤之以鼻,对我来说已经是恩赐。
现在用客观的眼睛去回忆过去的种种,我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妈根本没那么爱我,不论我怎么讨好她,不爱就是不爱。
这个残忍的真相,被自己亲手戳破以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我拥有一个不爱我的妈妈,我为此难过了快三十年,接下来我还要朝着她的魔咒走下去吗?我要不要学会爱自己?
对了,我妈也是一个体型比较胖的人,所以她一直笃定,我们家每个孩子一定会像她一样是胖的,她一直都忽略了她的家族中根本就没有体重困扰的人,但她的意念,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她的孩子,本来体型都偏瘦的我们一个个都受到体重的困扰。
当我清醒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像一间封闭的房间突然开了一个小洞,光从洞中照进来,我的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了。
学会思考,学会分辨事实和自己以为的事实,客观的看待一切关系,毫无保留的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在自己累的时候,就好好的休息一下,而不再心底批判自己为什么运动,为什么这么懒惰;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就让自己表达愤怒,安然的接纳自己的不悦,不在心里说你为什么情商这么低,是不是又在做不招人喜欢的事;在与爱人相处时,不为了讨好对方而委屈求全;在亲子关系中,不要予取予求,做一个被亲密关系剥削的奴隶。
无论何时,情绪是真实的,我们抑制不了它的发生,它以最真实的状态面对你,你也要给它百分之百的接纳。当感受被看到以后,它会慢慢消解,压力也会渐渐消失。
压力消失带来的就是能轻松面对自己的身体和目标,不再急于求成,追求两周瘦十斤的高效率来压抑内心对自我的不认同不接纳。
我不敢说,我已经完全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自如的面对人生的所有问题,但我已经学会摇摇晃晃的开始自己还不那么熟练的第一步。
现在偶尔到我妈那里,她依旧会盯着我的大腿,隐藏不住得意地讥诮:“看,你这大腿比别人两个还粗,我们家人永远都不会瘦。”但我的心里完全不像以前一样嘴上不承认,心里却觉得很无力,反而会轻松的回答她:“是吗?最近正在练瑜伽慢慢改善。”
她想把我拖进不可改变的地狱,但我已深信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改变。
醒悟只需要一瞬间,但改变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我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适合我的减肥方案,首先就pass掉一些对身体不健康的减肥药以及靠饿来减肥的方法。
人能一辈子靠吃药,不吃饭控制体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减肥从来就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那些试图靠短时间内的努力可以惊艳世人证明自己的人,看看那些减肥节目,不少人确实在录节目期间瘦了一二百斤,可下了节目后呢,多数人恢复到原先的体重,甚至超越了以前的体重。
抛开那些激烈的靠消耗意志力的短期目标,根据自己的作息,制订一个小目标。
例如微信运动的日行一万步,如果你本来就日行一万步了,那不妨增加到一万一千步,比平时多走个十分钟。
早上或晚上,选一餐不吃碳水试一试,根据自己的饥饿指数来选择是早上不吃还是晚上不吃。或者根据现在流行的饮食法是5:2饮食法,一周五天正常吃饭,两天轻断食,如果两天太过艰难,可以从每周的休息日试试看,窝在家里,看着电视,自己做一份流行的关晓彤生菜三明治,一口一口慢慢咀嚼,品尝味道,因为少量,反而弥足珍贵,适度的饥饿更是激活了麻木的味蕾,第二天吃饭的时候,会感觉比平时更加美味。
将瘦十几二十斤的愿望抛弃掉,一斤一斤的开始减,当体重计上的数字减少一斤超过三天时,就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作为及时反馈奖励一下自己,可以是让自己皮肤显得更有光泽的耳坠,也可以最新学习到的麦肯锡方格笔记法的方格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看过的每一本书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指南。
奖励很是重要,我以前对食物的匮乏感十分严重,后来我开始练习在自己最喜欢的食物面前,细嚼慢咽,让自己吃的刚刚好,并承诺自己,如果做到了,就在这一周之内,再奖励自己吃一次自己喜欢的食物,最好独自一人,放下手机,感受吃下食物的全过程,也是要吃的刚刚好,胃绝对不能太撑,如果还是不满足,就继续上一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我已经有能力选择并购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到后来,以上那些行为,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减肥上的心得,而是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
我不再被那些各种推陈出新的信息所干扰,做一个放弃碳水和甜食的自律典范。我变得像一个农夫,认真思考我的地里究竟该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我想收获什么。
人生的输赢不在某一个点上,而是无数个点连成一条线才决定了你的人生是向上,还是向下。你要做的,就是做好每天的那个点。
规律和平衡是我用心去实现的两个目标。
早上八点前起床,晚上十点半上床,每天跑步一分钟,三分钟维密塑型,读两页书,写读书笔记,每周三节瑜伽课,饮食规律健康。
我制定的计划并不严苛,甚至不费力气就能完成,这是由于我从小受到的批评实在太多了,拥有的各种坏习惯也太多了,如果制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很大可能又是失败,所以我决定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鼓励,每一天我完成了计划的内容,都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形成了一个正能量的反馈环。
执行这个计划已经两个多月了,最大的好处是,整个人变得阳光许多,以前的微博上动不动就是抱怨,现在每一天都能发现好笑的事。
不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在慢慢变好。
特别重要的是,体重也已经减少三斤了,不要小看这三斤,两个月能稳定的瘦三斤,那么一年下来,是不是就是十八斤?
而且我再也不把减肥当回事,这期间火锅也吃过,很丰盛的晚餐也吃过,撸过串,喝过啤酒,不想做饭的时候泡面也吃过。这样的生活真的不是大家印象里需要减肥的人该过的日子,但我吃进去的每一口饭,都不再带着负累,认真地进食,认真地运动,认真地生活。
至此,我终于和减肥和解,和过去和解,和自己和解。
碰杯,致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