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近年来“原生家庭”四个字像流行疾病一样,肆虐全球。影视剧也在不断反映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的创伤。《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的苏明玉,以及现在热播剧《小欢喜》里的英子,都深受家庭的伤害。而伤害她们的人却不自知,还理所当然,不知悔改。
樊母理所当然的消耗着樊胜美,用她的钱,喝她的血,还嫌她没本事。但是因为“血缘”二字,她生气又无奈。苏明玉讨厌苏家人,一生都想逃离苏家,但是最后变成了她最讨厌的人。英子逃离无果的情况下,唯有以死“谢罪”——对不起,我无法忍受了。
很多人看这些剧都哭了,因为从剧中看到了自己。在豆瓣上有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一打开你就能看到很多父母做了很多伤害子女的事儿。
这小组里父母的罪恶磬竹难书,有的是父母是把孩子管控的特别严,一切必须以自己的意愿为先。有些是孩子生病了,但是没有关心她的病情,而是关心去医院用了多少钱。有的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导致流产,父母却责备孩子是扫把星......
有时候你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有时候,生活比小说更魔幻和荒诞。
童年是人最初的力量来源和终生的栖身之地。如果童年受过伤,这个伤会伴随我们一生。
我们被家庭伤害过,然后不自觉的,用同样的方式伤害子女,子女又被我们伤害。无限循环,一代一代的轮回,变成了家族逃不脱的魔咒。
那么我们怎么拯救自己?怎么不伤害子女呢?不妨试着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治愈家庭带给我们创伤。这本书能够让你治愈自己的童年创伤,同时避免自己的经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再一次上演。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还是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研究心理学时,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他还是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做节目时,做出了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 沙发上的不列颠》。从业经历丰富,妥妥的斜杠中年一枚。
在这本书中,他将人生的前6 年拆解成 3 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
那么我们是如何被伤害的呢?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无意识的伤害了我们?现在,我们又是如何不自觉地,伤害我们的孩子的?关键的都在这三个阶段:0—6个月,0—3岁,3—6岁。
一、0-6个月形成自体感
形成自体感的这一阶段,若不注意,很容易使孩子自体感变弱。自体感弱的人会容易走向极端,想成为大家的焦点,情绪不稳定,容易冒险和反对社会。
自体感弱的原因是出生后0—6个月的时间内,受到了不良抚育。缺乏共情的早期抚育,可能会造成不成熟的成年人。他们很容易心理发展受阻,因而容易像个小孩一样有莽撞的、和不道德的行为。
一项对在孤儿院生活的孩子的实验表明:如果照顾的人只关注婴儿的生理需求,不关注他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可能会导致婴儿死亡,或者不会茁壮成长。
在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里,婴儿的早期体验是颇具生趣和原始性的,只有饥饱感,冷热感,恐惧感和安全感。但是这些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这一阶段,婴儿需要一个有共情能力的母亲。
一个母亲如何才算有共情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当婴儿扭头看别处的时候,不懂共情的母亲,他就会以为这是拒绝或反抗,大多数母亲都会让婴儿看她,但是这是违反婴儿意愿的。而有共情能力的母亲,则会轻抚婴儿,安慰她。
缺乏共情能力的母亲,通过无数次的细微互动,会影响婴儿的成长。第1种影响是使婴儿变得狂躁,第2种则是变得抑郁。这是婴儿应对快乐缺失的方式。
而长远的影响是他们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自体感弱,有人格障碍的人。
二、0—3岁形成依恋模式
0—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2岁幼儿大脑中的突触数量是其母亲的二倍,由于童年早期是大脑神经网络构建的关键期,童年早期的经历具有更持久和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用猴子做了一个研究:如果小猴一出生就被从母猴身边带走,跟同龄的其他小猴一起长到6个月。与母猴抚养大的小孩相比,没有母猴抚养的小猴更怕生,更恐惧新事物,在猴群里的地位是最低的。母猴抚养大的小猴有安全感,社交能力强,在猴群里地位更高。
没有母猴抚育的小猴,长大后受到社会孤立的威胁时,大脑和身体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没有母亲的小猴,如果生了孩子,也会疏于照料,甚至虐待自己的后代,重复母爱剥夺的循环。
这个研究解释了: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小孩更冷漠,自私。
在婴幼儿期,如果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永远陷入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不相信一切都会好,缺乏安全感,成年后害怕被亲密的人抛弃或拒绝,因为他们在童年早期有过那种经历,在童年期形成某种依恋关系后,他们会认为,这样的依恋关系永远是这样的。
就像《我家小两口》中的小戚,因为出生单亲家庭,所以即使结婚,但是依然害怕被抛弃。因为她小时候被抛弃过,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被抛弃才是正确的、最终的结果。
三、3-6岁形成良心
简单来说,良心就是是非观,它主要分为三种:惩罚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和善良的良心。
拥有惩罚性良心的人,害怕权威,容易内疚,倾向于墨守成规。这类人一般都有一个强制、专制型家庭。比如《小欢喜》中的英子,被专制的宋倩养成了一个拥有惩罚性良心的人。
拥有脆弱性良心的人。叛逆、个性不受约束,责任心不强。容易犯罪、酗酒、吸毒等。不稳定的、混乱的、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形成脆弱性良心。比如《小欢喜》中的
而拥有善良性良心的人,长大后对权威不反感也不屈从,不卑不亢,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公认的得体的人。
权威型教养方式可以使孩子形成善良的良心,这类父母一方面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破坏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关注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信。
如何治愈自己
了解我们的成长过程后,知道我们会如何受伤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治愈自己,治愈自己的方式是内省。
内省的三种方式:
1.向亲近的人表达自己
当我们表达的时候,就是在治愈。与同事、朋友、家人或爱人谈论自己,能够使你得到一定概率内省。但通常我们无法向亲近的人躺开心扉,这时候不如试试第二种方法。
2.向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
如果我们无法跟亲人表达自己,那就与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交谈,他们会用专业知识,来帮助你。治疗师能够提供客观的观点,并且善于激发内审。
3.通过创作实现内审
无论是阅读小说,唱歌,绘画,看电影,演戏,都能让我们在感到有趣之余,激发我们的内省能力。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艺术获得安慰和更大的觉知。
张韶涵用歌声来治愈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秋瓷炫用演戏来治愈家庭的创伤。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人的童年是没有遗憾的。当我们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时候,比起报复父母,伤害别人,抱怨社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治愈自己。
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已写好的剧本中,渐渐的,他们已经无力去写,但是多年以来的惯性使我们无法改变。在了解《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后,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自己握笔,改写剧本。
那么,努力吧,把自己的遗憾,伤害改掉。不要把这些留给自己,再一次循环到子女身上。
祝你前路风光好,祝你转身回忆暖。
黛帕:用文字治愈生活,愿与你同行,共看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