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由美国儿科医师Thoms B.Cooley首次报道,因早期报道的病例都来自地中海地区的移民,所以本病被命名为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1949年英国学者Haldane提出“疟疾假说”,即地中海贫血可能具有抵抗疟疾的选择优势。
1987年11月,我国自然科学审定委员会建议本病命名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但未被国际学术界接受,故只在中文期刊上使用。
80年代中期完成了全国20省市的90万人大规模血红蛋白病调查,阐明中国南方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即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海南。2010年,广西每4-5人中就有一人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每55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重型地中海贫血新生儿出生的风险,每200-250个胎儿就有1个重型地中海贫血(包括Hb H病)胎儿。
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正常α和β-蛋白,蛋白比例:α/β=1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的α-链/非α-链比例失衡。
小细胞描述体积:MCV<80 fl
低色素描述重量:MCH<27 pg
α-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原因:类α-珠蛋白基因簇的大片断缺失。少量原因是:α2或α1基因点突变导致的。
β-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原因:β-基因点突变(或少数几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即β-珠蛋白合成减少,多余的α-珠蛋白沉积在红细胞膜上,造成红细胞损坏。
典型的β-地中海贫血(Hb E)
α-地中海贫血(Hb CS、Hb QS)
珠蛋白是四聚体=2条α类肽链+2条β类肽链
α类肽链:α-链、ζ-链(α 孕6w持续高水平表达) 病 Hb CS、Hb QS
→ 16p13.3 α珠蛋白基因簇5’→3’顺次: ζ-α2-α1 (α2功能强于α1,且α2数量是α1两倍)
(一 一 SEA /)一条染色体同时缺失两个α基因
(一 α 3.7)右侧缺失
(一 α 3.2)左侧缺失
β类肽链:β-链、γ-链、δ-链、ε-链 (β 出生后高表达) 病Hb E
(β 出生后高表达,所以重型β地贫在出生时不表现症状,几个月-1年发病,但γ-基因可能重新开放使Hb F升高进而降低珠蛋白链的不平衡性,减轻临床症状——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 11p15.5 β珠蛋白基因簇5’→3’顺次: ε-Gγ -Aγ-δ-β
HPFH:(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类β-珠蛋白基因簇大片断缺失,导致δβ-地中海贫血或此病。
Hb H:β-珠蛋白表达过剩形成的包涵体。
Hb A2>3.5% 升高是β-地中海贫血的特征性指标。
+共有特征:小细胞描述体积:MCV<80 fl;低色素描述重量:MCH<27 pg(MCH在检测中更稳定)
筛查结果呈现的五组报告:
α-地贫 毛细管电泳图: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of different α-thalassemia.
(A) Normal adult. (B) Hb H disease.(C) Hb H/Hb CS disease.
(D) AE Bart’s CS disease (Hb H/Hb CS disease with Hb E heterozygote).
(E) EF Bart’s disease (Hb H disease with Hb E homozygote).
(F) Hb Q-Thailand trait(an a globin variant).
β-地贫 毛细管电泳图: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of different β-thalassemia.
(A) β-Thalassemia heterozygote.(B) Hb E heterozygote.
(C) Hb C heterozygote. (D) Hb S heterozygote.
(E) β-thalassemia intermedia.(F) Homozygous β-thalassemia (after transfusion).
(G)HbE/β0-thalassemia. (H)HbE/β+-thalassemia.
半夏长安
2020年6月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