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会有人觉得: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不算是一个职业。”
电影《找到你》中,李捷和朱敏这两个角色具有无比鲜活的现实针对性。李捷是典型的职场女性,生了孩子之后重返职场,孩子由婆婆帮忙带,后来丈夫出轨,两人准备离婚,感情破裂理由不明,电影中丈夫有一句“你看你现在还像个女人吗?”隐约可以从中猜测。由于经济实力不弱,李捷可以稳得孩子抚养权。现实中,像她这样的女性,如果不离婚,孩子要不是保姆带(有危险),要不是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带(隔代培养也有问题)。
李捷们可能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和丈夫一样,工作回家就安心休息,孩子和家务全部交给老人或者保姆。从精力有限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极端一点的情况其实就类似“留守儿童”家庭。古代“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其实是一种合理的家庭分工模式,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每个人做属于自己的那份分工。但是如今现代女性也走进职场,开始“主外”,必然就缺乏主内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这种完全的放弃育儿责任对孩子不大好,事实上也很少女人会这么做,不管出于母爱的本能,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心,还是出于“女人应该顾家”的社会文化要求,抑或因为老人的精力不足以支撑所有养育任务,职业女性大多都不会选择“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的模式。我身边更多的“李捷”们,都是“打两份工”,上班时间上班,下班时间匆匆赶回家,陪伴孩子,处理教育事务,帮忙做家务等,从生孩子开始就开启了“内外皆主”的模式,她们多半变成超人,疲惫不堪,焦虑不已,甚至抑郁。一些对“自我实现”要求更高一点的事业型女性,更是因为育儿而放弃了一切追求,错过了很多晋升的机会,则可能抱憾终身。这些妈妈容易因为“牺牲自己”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带来“亏欠感”,或者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有些老公意识到问题,工作之余也帮忙主一点内务,和妻子一起“内外皆主”,那会好很多。而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公仍然只延续传统的“男主外”模式,“丧偶式育儿”已成为一众职场女性的怨怼。然而其实老公们也不容易。正如这个社会对女人有“重家庭”的要求,这个社会对男人相应的也有“事业成功”的要求,而想要成就一点事业,也真的不容易。虽然说“女主外,男主内”理论上也应该是可行的,但正如女性们希望参加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一样,男性们恐怕也不愿意脱离职场。
在这种困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家庭主妇”,他们有一个名称叫做“全职妈妈”。他们不是古代那些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家庭主妇,她们基于养育孩子的需要和科学性(在孩子的前三年,母亲的角色更为重要,这无关男权,关乎孩子早期的生理心理需求),接受了“内外分工”的合理性,在老公有充分的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在生孩子后主动选择暂时做几年叫作“妈妈”的职业。他们就是电影中的朱敏们。然而,这个时代不再如古代那样——婚姻稳定,男人有绝对的义务要一辈子养活妻儿。一旦老公变心,全职妈妈们就会像朱敏那样,因为经济能力不如老公而可能失去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在离婚后难以重新找到工作(应届女毕业生都经常因为是女性而在求职中遭遇歧视,何况多年没有与社会接触的中年女性),导致自己都难以生存。所以,不少人也觉得,全职妈妈是高危职业,不可轻易尝试。
于是开始有人选择丁克。1970年代美国的丁克潮似乎开始在当今的中国大城市重现。当然这个“出路”也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方案,它既不符合大部分人需要为人父母的心理需求,也不符合人类繁衍的本能。(部分人能接受丁克,这完全没有问题)职业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挣扎不已,这一难题正成为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电影最后的法庭上,李捷的转变体现了对这个困境的思考。法律应该怎样更好地保护“全职妈妈”的权利?比如,打破一味的“以经济实力”决定孩子抚养权的方式,毕竟离了婚,非抚养方也应该付赡养费,故经济不是唯一的抚养优势。另外,整个社会应该更承认“全职妈妈”的“职业属性”,充分意识到养育后代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并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全职妈妈的权利,比如拓展全职妈妈在孩子长大后的再就业机会,完善全职主妇的社保待遇等。而在职业女性的育儿过程中,职场妈妈则应该更多得到男性伙伴的理解和帮助。
无论怎样,我们这个社会不能缺乏女性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女性人才,再也不可能退回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不接受教育,没有社会角色的时代。所以我们只能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女性应该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不管是不婚、丁克、职场妈妈还是全职主妇,职业女性基于自己对自己生命渴望去作出取舍,并承担选择的责任,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