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书梦想,一直执着地存在着我的脑海里。
可是,我能写什么样的书?
今天到图书馆,又借了几本书回来研究,再上网探索,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我想了想,我可能只能尝试着朝暖心、治愈这个方向,渗透身边人的故事,仿照刘同,写温暖、启发、治愈型的文章,再由多篇类似的文章,集合成一本书。
每一篇文章,都必须要有一个我。
我之前一直想写励志类的书,可是反观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吗?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经历吗?都没有啊。
比如湘西作家李菁,放弃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回到湘西浦市开一家民宿,那种自由、奔放、浪漫的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呀,这样的经历当然有人愿意看。
再比如刘同,到过湖南电视台,现在又是光线高管影业副裁,他的经历就是一本书,他就是做传媒的,有过成功、失败的各种感悟。
还有毕淑敏,在西藏当过多年的兵,那段艰苦的岁月,她有的是感慨,也有人愿意看。
那么我有什么呢?一个体制内的人,四平八稳的生活,有什么可写的,有什么可让人窥视的,有什么可让人好奇的?既没有发表过作品,又没有什么过人的成绩,我能写什么励志经历,能让别人学习什么呢?
所以我想,现在我只能朝写暖心小故事这个方向发现,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多听听他们的故事,用文字纺织一个温暖的世界,让人愿意进来感受爱、欣赏美。
现在我需要做的是:
一、继续做好自媒体,吸引粉丝。
之前总觉得有点忙不过来,担心自媒体创作和写书相冲突,不知道先做哪一个。其实现在想来,两个事情根本就不冲突。
很多作家都是先在微博或是公众号上展示自己吸引了大量的稳定的粉丝,然后书一出来,早已经有粉丝大量预定,就不会出现新书滞销的情况,还可以一举成名,跻身畅销书之列。
那么我现在的自媒体主阵地仍然还是定在公众号这个私域流量领域,虽然公众号文章和写书的文章,目前在我的认知中,觉得它们在格式、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慢慢地思索、改进。
现在我经常关注的十点读书、有书等公众号的文章,格式都如出一辙,金句+小故事,这种格式有点烂大街,但不得不说,现在这种格式就是吸引读者,要想既突出自己个人特征又吸引读者,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深刻的思考的过程。
我想,如果我的读者有了一定的群体的时候,我应该就可以完全展示自己的个性了,所以这个真的只能摸索了。
至于投稿,在遭遇了多次拒稿之后,我真的快没有信心了,现在这条路我还没有完全放弃,但真的信心不多了。而且投稿有点浪费我的时间,我也不想把时间过多地投稿到这上面来。
二、多看多想多模仿
在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之前,我想多看多想多模仿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越写越觉得,我的知识库还是太少了,没有充足的知识来支撑我的写作。这两个月以来我增加了看书的时间,明显感受到写作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题材,比如我最近看的苏轼、莫言、刘同等人的故事,就很自然地把他们写进了我的文章里,所以,把看过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到自己的文章里。
多看那些治愈类的书,多模仿着他们的方式来写作,争取慢慢地写成感情的自然流露,友情、爱情、婚姻都是情感所在地,都可以写啊。
我甚至经常想,我能不能写婚外情呢?虽然这种情感在公众号里写了比较吸引眼珠,但是到了出书这个层面,我还真不知道行不行。
这么些年,职场的感慨有,但不便于写,那么就写婚姻的感慨怎么样,身边那么在婚姻中隐忍的男男女女,是不是可以写出他们的心声呢?
所以说,我还是先写吧,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该从哪个方面去突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一款爆文,我唯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的出书目标是五年,等到2027年,再回过头来看看这篇文章,但愿那个时候,我已经梦想成真,即使还没有实现梦想,我也希望自己仍然走在梦想即将实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