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 你将进入一场关于死亡的预演
你准备好了吗?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死亡体验馆应该是从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开始的吧?剧中的死亡体验馆让我们对死亡有了全新的概念甚至窥探的欲望。那么,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有死亡体验馆,你会去尝试吗?
这并不是开玩笑,就在去年清明节期间,上海首家死亡体验馆正式开业。在体验馆中,你可以彻彻底底的尝试一次从死到生的轮回。其实几年前,沈阳也开幕过死亡体验馆,初衷是为了让市民游客解压。而上海的死亡体验馆,则是由一家专门做“临终关怀”的公益组织发起建立的。
从焚化炉到子宫的重生穿越
▼
进入体验馆,将会进行立遗嘱、遗体捐赠、撰写墓志铭等一系列的“死亡预演前奏”。前奏结束后,就要进入到“情感迷宫”,包括爱恋,愤怒,烦恼,贪婪等情绪的展示。迷宫由LED屏搭建,比如会有一个迎面而来的愤怒,当你触碰后会有相应的影像与你互动。迷宫的尽头,随机连接着三道门(意外死亡,自然死亡,疾病死亡),之后接引至4D焚化炉。
进入焚化炉后,你将切身体验当肉体被焚化的那一瞬间。焚化炉的内壁呈现出3D火焰效果,伴有逼真的热度和鼓风,在这个幽闭的几分钟里,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穿越了一生。
与焚化炉相连的还有一个4D的全息子宫,到时候你不但会经历一次肉体上的重生,还将拥有对新生的再次选择。获得“重生”。试想,在经历了一次“死亡”之后,你还会选择当下的生活吗?是否还有更值得你去完成的理想?
鬼门关上走一遭 能为你带来什么
▼
上海的这家死亡体验馆选在清明节开业,一周只有四天开门,门票定价是444元人民币。想来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无法不让人联想到死亡。
其实在上海死亡体验馆还未建成之前,就开始争议不断。毕竟在体验死亡的过程中,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比较犯忌讳。也有很多人觉得死亡体验馆不过是为了博眼球,打着公益组织的旗号,目的还不是为了盈利。而建立体验馆的发起者则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死亡投射,让生者重新思考生命。特别是对于一些面对生活中的大小问题或者价值观问题经常游移不决、困惑不已的人,在体验死亡这一刻,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令你纠结的问题,其实真的很渺小。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过著名的向死而生说,那么死亡馆的建立,或许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感悟到,当死亡真正来临,你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最想要做的,最该完成,那些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害怕死 其实是怕没有真正地活过
▼
我们从出生就很清楚,每个人最终走向的结局都是相同的。而只有真的面临死亡这个结局之前,可能很多人才会认真的去想活着的问题。
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有一段非常醍醐灌顶的台词。老爸Grug说:“活着就是要在洞穴里。”女儿Eep反驳道:“我们现在这不叫活着,这只是没死。”后来,Eep邂逅了乱入的原始男孩Guy,Guy说,父母临终前告诉他,要好好活着,于是他活着就是为了寻找那个有无数个“太阳”和“明天”的美好地方。
生存和生活,本来就是两码事。当代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抒情诗《有的人》中开头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些在世人心中常驻的人永远被感念,永远被记得,他们永远活着,所以不畏惧死亡。而我想,面对死亡越恐惧的人,应该也是留下遗憾最多的人吧。
事实上,死亡体验馆和与真正濒死的感觉当然还是会相差很多,但是即便如此也让很多体验者瞬间崩溃。面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总是对它会有两极的倾向。要么不去谈论,要么过度浪漫化。但死亡就是一种终极的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才是让人崩溃的源头,而稀释这种恐惧的办法只有一个——认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