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2025年1月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面纱》
阅读范围:分章概括41-80
41
修道院的院长嬷嬷登场,花了很大篇幅描写在凯蒂眼中院长的形象,和蔼,谦逊,稳重,肃穆。除了长相,有一种气质是凯蒂望尘莫及的。我觉得那是一种厚度,历经世事的包容和处变不惊。
42
院长带凯蒂参观了修道院,孤儿们有的做手工有的玩耍,孩子们都很喜欢院长。凯蒂却看不上这些瘦小孱弱的孩子,还是以貌取人的性格。治疗室外光是听到惨叫声,凯蒂就抗拒的很。院长告诉她,很多穷人抛弃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他们人手不足,病人都挤在一起被照顾。
43
参观继续,院长带他们看了制作粗糙的圣象和壁画,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为了拯救世人的信念,让他们不畏死不偷生。修女们谈起瓦尔特,说他很喜欢照顾孩子们。希望凯蒂在生活中好好照顾这位英雄。对此,凯蒂感到羞愧,回家的路上她哭着说我真愚蠢。
44
回到家的凯蒂开始反思,这些天从韦丁顿,修女们口中她认识了不一样的瓦尔特。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散发着人性的光芒,而她却在怀念一个华而不实无情无义的唐生。
45
这一章具体解释了为什么在回家的路上凯蒂会哭着说自己是个笨蛋。
唐生说她是笨蛋,是昵称。是希望她永远是个不谙世事的傻子。
瓦尔特说她是个笨蛋,是揶揄。是点出她对唐生的骗局执迷不悟。
这次凯蒂承认自己是个笨蛋,是看到了开朗的修女,肃穆的院长,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一无是处。她开始找寻自我了。
46
这一段凯蒂向瓦尔特摊牌了,节奏紧凑的一番对话,嗯,应该是女多男少的凯蒂的独白。我试着捋一下思路。
首先凯蒂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认同了瓦尔特对唐生的评价,一个无可救药的小人。
第二层,凯蒂问丈夫让自己来这里是不是报复。并说你这样伟大的人不应该为了报复我而陷入郁闷。这里有许多人等待着你去拯救。我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分心。(她终于放下怨恨和猜忌走出小情小爱的矫情了)。
47
这里解释了为什么瓦尔特说看不起自己。他是看不起那个伤害了他,却依然爱着对方的瓦尔特。其实我也不明白,就喜欢别人不给你好脸吗?还是因为周围的男人都喜欢花瓶,所以你也应该总有一个?做小伏低得不到爱情,男的女的都一样。
你事业有成,凯蒂才对你有所改观,不是吗?毕竟你是低头做事的人,不是油嘴滑舌的唐生。
48
凯蒂踏上了求职的旅途,比起港口麻木的人群,她显的十分决定,虽然还是会被肮脏的乞丐吓到。院长告诉她又有一位修女去世了,他们确实急需人手。但还是希望凯蒂不要冒险,照顾好瓦尔特就行了。凯蒂的决心最终打动了院长,并告诉他,无论环境如何艰难,安宁在灵魂中。
49
凯蒂开始了她在教堂里的工作,照顾孩子们,她发挥了缝纫的特长,虽然不会中文也能用行动去安抚哭闹的孩子。起初她会厌恶那些脏兮兮,丑巴巴的孤儿,现在她已经能把他们拥进怀里。院长的话感染了她,去接受脑积水行为怪异的傻孩子。凯蒂在这里被需要,又把关爱传递出去,心灵得到了满足。
50
虽然信仰不同,凯蒂还是愿意和修女们私下接触,他们也愿意敞开心扉,谈家人谈童年,也会帮他祈祷,羡慕她能和大英雄瓦尔特在一起。
51
凯蒂和修女圣约瑟聊八卦,谈到了法国大贵族院长嬷嬷抛弃身份地位从零开始在中国救助孤儿。提到了幽默的韦丁顿救过逃难的中国贵族,并和一位满族格格在一起了。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放弃了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又收获了精神上的更多的东西。
52
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凯蒂也开朗了很多,她不在纠结于唐生,从抑郁麻木的生活中跳脱出来,时间果然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她获得了自由!
53
难得的礼拜天休息,凯蒂和韦丁顿去附近的寺庙散心,欣赏乡间的美景,寺庙因为缺少香火已经破败了。
我很喜欢这一段的景色描写。和尚出世,鸟兽散后寺庙就荒凉了。修女们入世苦苦支撑着尽力就城里的孤儿和病患。
54
在寺庙的平台上,韦丁顿和凯蒂聊起了人生,岁月如河人如蝼蚁。凯蒂总觉得自己和修女们还差的很远。谈到未来,她不再纠结于是否会和瓦尔特在一起,想到的却是在世界的汪洋大海里扬帆起航。
谈到韦丁顿的满族太太,凯蒂很好奇是怎样的女子可以抛下家族和世俗的一切追随一个异国人。韦丁顿也表示,被这个满洲女人吃定了,要留在中国与她终老。
这里有一个点打动了我。凯蒂说,你不要觉得爱的无法自拔的人可怜,一旦不爱了对方会变得面目可憎。前半句对应瓦尔特,后半句对应唐生。不嘲笑付出深爱的人,不挽留绝情而去的人。凯蒂你真的是成长了!
55
一早去教会干活,凯蒂突然一阵眩晕呕吐了出来。以为是染上了霍乱,惊恐中得知其实是自己怀孕了。从凯蒂更不安的表现中猜测,这个孩子可能不是瓦尔特的。
56
这章读的心里堵得慌,瓦尔特得知凯蒂生病赶回了家,当得知她怀孕了便想确认孩子的父亲是谁。
有一大段凯蒂的纠结,她背井离乡怀孕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这个契机一句是你的孩子,不仅可以得到照顾,还能修补两个人的裂痕。但凯蒂选择不在欺骗,在霍乱的生死面前,在他人不顾生死的努力面前,她怎么可以撒谎,做一个恶人。
凯蒂说,不知道。瓦尔特沉默了,他还是克制的选择体面的照顾,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57
瓦尔特想了一天,决定安排凯蒂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到凯蒂拒绝了,因为在这里工作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这里有几个凯蒂生气的点。
一是瓦尔特为了割断了和情人的关系,让她来。这种报复她接受,因为她犯了错。现在有以安全为理由让她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让她不高兴。这都是为了瓦尔特绅士的面子和爱妻的美名,没有一次是因为她。
二是孩子的父亲是谁决定了男人的态度。他们在生育上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成本。只关心养别人的血脉伤了自己的面子。反正唐生也不会接受凯蒂和他的孩子了。生出来当亲的养不行吗,况且也可能真是他的孩子呢。
三是谈到未来,瓦尔特还是逃避的,而凯蒂坚信这里才能是她的灵魂安宁。因为这里可以不作为物件和花瓶,可以做自己。
58
凯蒂去探访满族格格,从相貌上看她像是一个涂脂抹粉的人偶,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的交流不多,根据韦丁顿的翻译格格每天呆在屋里写字画画,几乎不出门。凯蒂收到满族的绣花鞋。她被这个女人对爱情坚定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谈到了“道”一种心灵的追求,安放安宁的地方。
59
谁再说凯蒂是二流货色,一旦开悟就进步神速。重回教会工作,修女们都对这个准妈妈好奇又格外照顾。院长也说,虽然信仰不同,在好人就应该得到上帝的庇护。院长说她和瓦尔特谈起孩子时,瓦尔特面色惨白,凯蒂想自己已经走出了梦魇,为什么瓦尔特不能,她理解但也怜悯。
梳理一下,瓦尔特承认把凯蒂带到疫区是报复,凯蒂觉得来了算是接受了惩罚,觉得受过罚可以翻篇了,自己走出来了不再爱唐生。凯蒂始终都不爱瓦尔特,只是享受被爱的优待,如今优待变成了维持体面,所以凯蒂对瓦尔特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孩子的到来,让瓦尔特觉得这是背叛的罪证,虽然这孩子是谁的还不确定。现在是瓦尔特不能走出心理阴影,他想不明白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会出轨,我的真情错付了。他不愿意放手又不愿意翻篇。
现在凯蒂是希望他解开心结,开心的去做更重要更伟大的事情。不要折磨自己,而对凯蒂的冷暴力,凯蒂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60
这里涉及到入会的问题,大家可以类比我们比较了解的出家,我想和自梳会也有点相似。成为修女就是要离开家庭,从此不再婚嫁生养,一心在上帝身边做善事,类似于普渡众生。
院长给凯蒂讲了她离家前和亲人相聚的最后时刻。也提到身边的寡妇朋友不告而别的决绝。
对于凯蒂入教院长并未苛求,她告诉凯蒂想获得爱,首先要先做一个值得爱的优秀的人。
61
又是一大段凯蒂的内心独白,总是要再返回去梳理明白。
1.她首先想到修女们,她还是不能如他们一样将灵魂寄托给上帝。
2.关于自己的罪过,她不敢向院长坦白事实,又说服自己不过是个小错误,瓦尔特不应该总是纠结。
3.关于未来的设想,她不敢想也许生孩子就会死去,也许孩子会送回娘家,也许善良的瓦尔特会心软照顾孩子。
4.唐生在她的心中已经无比丑陋,善良的瓦尔特也许肯原谅她,她会努力弥补错误,然后他们会共度余生过往不过是一次小插曲。
这里凯蒂反复横跳,是小错误却不敢坦白,不爱瓦尔特看不上他陷入情伤,想到孩子又希望他能收留他们母子(女)。可以理解成双标,现实中人就是容易陷入迷茫,总是欺骗自己。这才是人性。只有旁观者才能号称清醒,成为当事人又有谁是完人呢。
62
半夜一群人闯入凯蒂家,韦丁顿带来一个坏消息,瓦尔特病倒了,士兵来接凯蒂见他最后一年,深夜他们急匆匆的赶路,穿过寂静的街巷,快点,再快一点。
凯蒂难以掩饰的悲伤和焦急,是动了真情吧,在面纱下的自己是深爱着的呢。
63
凯蒂来到军营的房间见瓦尔特的最后一面,他干瘪的躺着已经无药可救了。瓦尔特在这里说的三句话很扎人心。
一,我走了艰难的一段路。如今已经全好了。说明瓦尔特已经想通了。释怀了。
二,宝贝儿。瓦尔特还是怜惜着凯蒂的,还是爱着他的。虽然到死也没有告诉我们他究竟爱她哪一点。
三。最后死的是狗。一个外国的寓言,类似于农夫与蛇,最后死的是害人的蛇,咬人的狗。
瓦尔特本想让凯蒂死在这里,最后染病的却是想害人的自己。凯蒂反而从教会志愿者的工作中解脱了自己。
人总要经历大灾大难才能放下执着,听人劝不如事上见。
64
凯蒂回到了家,天已经蒙蒙亮了,人们又如常的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凯蒂坐在窗边。这一天的清晨物是人非一切都不一样了。
65
瓦尔特被草草安葬,就在上任牧师的旁边,韦丁顿又送走了一位朋友,下次有谁来帮他送别呢。
这里有无数的坟头,他们初到时从这里经过,如今有一人被永远埋葬在这里了。
66
又是一段老毛借角色之口谈个人思想的一章,谈生死。
看到门口的倒卧乞丐时,凯蒂是恐惧的,瓦尔特同样病死的时候她却心如刀绞。无论谁离开,世界依然运转着,稻田里的劳作,店铺的营业一切照旧。生生死死本是世间的规律,有了亲疏远近才有了意义,否则与机器无异。从凯蒂的角度看,一天到晚忙碌的瓦尔特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
既然死亡是终点,那么,背负命运的枷锁放弃世俗的欲望,比如修女那些人放弃家庭和社会身份的人。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如韦丁顿一样游戏人生的人。哪一种人才更有意义?韦丁顿的回答是如同交响乐的演员,每个人做好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
谈到中国人所说的道。韦丁顿认为道就是道路。恒久不变的规律。人们只不过是在上面自由行动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征服自己的人才是最强者。
关于最后的狗的解释。韦丁顿告诉他,瓦尔特可能是死于实验而非意外感染。作为细菌学家,他来到这里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可他心中的罪恶,让他报复凯蒂,最终却自食恶果。
因此放下执念,普世救人或享受人生,追求内心的安稳才能无悔的过完一生。
67
凯蒂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院长认为工作会让凯蒂疏解心中压抑的情绪。
但我想这里也是凯蒂在做自己的人生功课,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人生的意义。
68
院长和韦丁顿商量还是护送凯蒂回香港再转回英国为好。一个失去丈夫的孕妇还是回到母亲身边,才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凯蒂内心诸多不愿,她更想在这里用工作赎罪,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陪伴。
临别时院长告诉她,做事不要奢求什么,那不过是举手之劳的责任,是因为你的爱心而不是任何其他的目的。
忽然想到以爱之名,自讨苦吃的道德绑架,父母的付出是因为他们想做,是爱与责任的体现,而不是为了孩子的回报和顺从。
69
凯蒂告别病区的人们开始返回,一路上她回味着经历过的人和事,韦丁顿,院长,满族格格,团长还有死去的瓦尔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上完成着使命,像是也演一出戏,而自己也曾是戏中人。
70
马上就要回归香港的正常生活了,凯蒂心情复杂,对于瓦尔特的死她没有异常的悲伤,身边人有的以为他异常克制,有的看破不说破。凯蒂仍然没有爱上瓦尔特,对于他的死,她没有亲人般的哀痛,到也对身边朝夕相处的活生生的人一夜间离开感到惋惜。而另一方面,瓦尔特的死让他不必被冷漠的婚姻所束缚,拥有了自由的世界,这么看来也还是不错的。
回到香港,他要处理房产和家具。但并不想去见唐生,这个让他厌恶的人,不值得他浪费精力。
71
意想不到的剧情,从回香港的船上下来,接她的人居然是唐生的太太,并邀请她来家里与唐生夫妻同住。凯蒂无法拒绝这种热情,居然同意了。
72
来到唐生的家,喝着鸡尾酒看着豪华的房子,凯蒂仿佛恍如隔世。再次与唐生见面寒暄,双方不三方都很热情,带着面纱的伪装,仿佛旧事未曾发生过。看着衣着华丽的一家人,凯蒂脑海里出现的确实病区门口的病倒的乞丐。
73
一顿饭的功夫,凯蒂竟然把她对唐生的坏印象和病区的生生死死抛到了脑后,开始聊赛马,高尔夫,舞会,这才是他们这些人熟悉的领域。唐生提出把凯蒂处理房子和补助的事情。
人脱离了环境,真的会把过往抛到脑后吗?总觉得唐家人另有所图。
74
在香港的社交圈里,凯蒂成了女英雄和烈士遗孀,被照顾和推崇,她也乐在其中,享受着这些荣誉。
果然苦难才能开悟,富贵只能迷人眼。老毛的描写也很真实,揭露人性,又合情合理。来回的摇摆与环境有些很大的关系,周围的人也会相互影响。
75
在一个妻子出门应酬的下午,唐生又故技重施和凯蒂套近乎。开始凯蒂百般拒绝,说着狠话,还逃回房里,最终俩人还是旧情复燃了。
就这么屈服了?枉我前面还写什么大女主的抗争。瓦尔特白死了,院长白开导了,亲历的生生死死都是一场梦吗?好希望结局能有反转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76
事后,凯蒂很后悔和羞愧,回来前她以为自己已经想开了,可以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如今却这么快就屈服了。
这反复横跳就是残酷的人性真相,出尔反尔值得唾弃又太过平常。
77
第二天一早,凯蒂就去船务公司订票,想尽快回英国。在香港的老宅收拾东西时唐生又追了过来,试图挽留她。凯蒂表示昨晚的荒唐举动,是脆弱的自己想寻求强者的保护,可实际上唐生并不能给他什么承诺,远离才是最好的出路。这时唐生提到了凯蒂怀的孩子。
78
在回英国的船上,凯蒂又重拾了勇气,对于错误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个该被怜悯的对象。途中她收到了几封信,母亲说她可以住到孩子出生,再另寻出路。姐姐又怀孕了,在准男爵家的地位很稳。姐姐告诉她母亲病了,要做手术。很快的父亲的信就到了,母亲去世了。
这一章我们看到了凯蒂的原生家庭,女儿们是筹码,丈夫有权有势是炫耀的资本。寡妇很难得到安顿。信心满满的凯蒂回到这样的环境下是否又会重蹈覆辙呢?
79
回到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面具,父亲在如常的读着报纸,就像瓦尔特掩饰尴尬时一样。凯蒂去卧室看母亲的仪容,慈祥庄重。姐姐来安慰妹妹,感觉也是不甚悲伤。
感觉凯蒂还是成长了,她已经可以看破,而且不说破了。
80
父亲坦白要去异乡就任,不能收留和照顾凯蒂,让她自己租房子安顿。同时也表现出了没有婚姻的羁绊,重回自由的解脱。凯蒂表示,她想陪在父亲身边照顾他。父亲出去体面和责任同意了。但凯蒂知道,这一去不再是虚伪,依附,而是自主的选择,走上,道,也就是修女们所说的安宁之路。
对于这个结尾,我还是很喜欢的,起初我会想凯蒂也许会留下和修女们一起。但是何为解脱呢?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我们苦苦挣扎,然后回到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不同的是,你是选择戴上面纱维持表面的体面,还是自主的选择?走上内心安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