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竖向繁体书,是因为台湾舅爷爷,那时他去世了,他的家人给我们每家都寄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回来,里面记载了他们的言行及信仰,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好看的电视永远也看不完,记得多看书,多爬山,多运动。”一岁时见过他一面,对他没有印象。读初中第一次接触他们的文字,这种繁体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只是以后再也没接触过类似的书籍了。
最近无意中接触了《孩童,作自己的自由》,第一次看奥修的繁体书,里面的字都需要时间来一一辨别,也由于不习惯竖向阅读,这本书看得特别缓慢。只是被里面的文字深深的吸引,而没有放弃阅读。
不要问我奥修是谁,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他,即使他已经很出名了。奥修有比较特殊的童年经历,七岁之前是跟外公外婆长大,没有朋友同伴,常常一个人独自玩耍,但这对他不是噩运,反而是一种幸福,他很享受它,感受到一种对自身的满足,不依赖任何人。
同时他也有比较开明的外婆,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坚持“我们现在已经接近死亡,仍旧一样的空虚,不要孩子受我们影响,让他有作自己的机会吧。”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都接受他本来的样子,即使他不和任何人做朋友。
也正是由于这七年,没有限制性的成长,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这七年里,他做他本然的自己,等他长大,他对一切都极其清澈清明,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任何悔恨。即使全世界都认为它是错的,但对于他而言,他完全肯定它是对的,它就是该做的事。
只是我们大人无法接受不受控制的孩子,因为孩子会制造很多问题,带来诸多麻烦,大人只希望他安安静静的待在那里,不要“问题儿童”。看,我们大人的思维就是如此奇特,希望看到一个木头一样的孩子,而不是思维活跃、动作敏捷的孩子,安静希望活跃,内向希望外向,反正不是他本来的模样,而是我们希冀的样子罢了。我们把自己没有活出来的部分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多么的不公平,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功课需要做。
同时也因为等到他足够强壮的时候,再要他顺从大人的意可就难了,大人很恐惧,害怕如果孩子没有从一开始就被制约,就会变得十分聪慧,变得十分警醒、觉知,那他的一辈子都会用叛逆者的方式生活,没有人喜欢叛逆的人,每个人都喜欢服从的人。
父母都很喜欢听话的小孩,但是,听话的小孩几乎都是最笨的小孩,叛逆的小孩是聪慧的小孩。好像我一直就是最听话的乖小孩。现在长大了,不管我处在什么样的情境,试着去找到一个方法,让他成为成长的时刻。是的,以前的乖小孩开始觉醒了,不再任由别人的言语所支配,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坚持自己的原则,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哪里出了差错,一定是源自于父母,几乎都是这样,孩子年纪越小,比例就越高。如果想孩子变成什么样子,自己就要先变成什么样子,宁静、有慈悲心、有爱心、喜悦,我们会很讶异,当自己变成那个样子的同时,孩子也开始吸收那些特质。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绪,总有会忍不住地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有打骂了孩子的时候,但记得要用爱来平衡,爱的对立面不是生气、愤怒,而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爱他们,告诉他们,妈妈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不必有愧疚,他也可以有情绪,做他自己就好。
每个人都有享受自由、作自己的渴望。心灵不自由的人不管拥有多少外人羡慕的身分地位或财产,永远都是不自由,只愿孩子长成他内心的模样,真实的展现,不管面对多少挑战,都可以品味到生命的芬芳。
第一次写读后感,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呈现作者的观点,很多都是以前未曾接触过的观念,再一次刷新了育儿理念,即孩子与生俱来的携带了智慧,他们都生而有开悟的潜力,觉醒的潜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破坏,且必须学习无为,学着保持距离,不阻挡他的路。我们必须很勇敢,因为让孩子自然发展,会是冒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