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李笑来老师已有两次。第一次是2012年阅读了那本《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书。那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好几遍。读过之后,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是:有了要珍惜时间,学点知识的想法。结合自己做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2013年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顺带使用了老师在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确定出每天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然后不急不躁地去执行。若有事耽搁了当天的学习,则利用2天的时间补上。经过精心、努力地准备,结果一次过关,顺利地拿到证书。当时心里的高兴劲别提有多高,对于一个当时43岁的中年女性来说,敢于挑战自我,学习主业之外的书籍,这个证书的取得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鼓励。
在得到上订阅了老师的专栏,是第二次获益。不知什么原因,强烈的学习欲望一下被老师点燃了,让我有了一种重回学校的感觉,有那么一个信任的人,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间教室里,把一些重要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不厌其烦地讲给你听。有了名师的陪伴,收获自然颇丰。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认知的方面,还是在行动力的执行,都有长足的进步。今天向大家聊聊我的三大收获。
一、一字不差地读
在老师第一次提到这个概念时,我简直惊呆了----就是那种直戳心窝的感觉。我一下子找到了我学习差、学习效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不会阅读。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应该称之为“恶习”)是速读、浏览。说不好听的就是连滚带爬地读,什么读漏字,读错字(不认识的字就蒙),读颠倒字,全然不顾。更有甚者,遇到读不懂地方直接就“跳读”(跳过去往下读)。我就这样“囫囵吞枣”般地读了好几十年,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我连最基本的读文字这关都不达标,更何谈思考文字背后所阐述的道理及思考作者的思考方式。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师这一招真狠。找到了病根,那就治呗。如果你要问我好治吗?废话,一个养成三四十年的恶习,你说能好治嘛!不过改正缺点这事重要的不是难不难,关键是要“乐于去改”,乐于去改就会有变化,有了变化就说明有改好的可能,有改好的可能就有进一步改正的信心,有了信心所谓的困难也就不那么难了。回头再看那些个和自己较真的日子,真的没有白过。现在我竟爱上了一字不差地读了,那种与作者倾心交流的感觉真是美妙无比。
二、元认知能力的打磨
之前,我是一个反思能力极低的人。有一件事就足以证明,自结婚到儿子小学毕业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痴迷于打麻将,只要休息我总能挤出时间去打几圈。直到儿子上了初中,猛然间醒悟,自己给儿子做了一个坏榜样,才金盆洗手。你想一个稍有反思能力的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13年啊)哪怕有一次追问一下自己,也不至于醒悟得这么晚,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这期间,老公也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可我这个混球你猜是怎么想的 “别人家的老公都不管这些小事,他倒婆婆妈妈地瞎搅和”。老师说的真好“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正确认识的人,怎么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呢?!”所以在缺乏元认知能力基础上的“感同身受”都是拾人牙慧,充充门面的幌子。我是如何锻炼用大脑这把“锤子”来锤打大脑的呢?
首先,坚持坐享。要想让我们的大脑想有用的东西难,可是要想让它什么也不想只专注于呼吸更难。我们天生就对胡思乱想感兴趣。一开始连三分钟都做不到,思绪就天马行空地无影无踪了。那又怎样,有了三分钟就有五分钟,有了五分钟就有十分钟,不着急慢慢来。
其次,套用老师提供的问题模板:
哦,我原来是这么想(做)的……
嗯?我这么想(做)难道不对吗?
啊!我应该这么想(做)才对……
经常对自己的做过的事,有过的情绪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的觉察。现在我常与老公做这样的游戏,利用晚上走步的时间,把白天周围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拿来分析。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将如何应对。我们也形成一个问题模板:
这件事的起因是突发性的,还是可预防的?
他人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如果我们来处理最优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毕竟,人生中的经验,特别是教训并不都需要我们亲自去尝试,从他人身上获得启发也是我们必备的成长技能。
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回想之前,那些半途而废的事,都是拜没有耐心所赐。打太极拳、体育锻炼、写字练习,无一不是这样。我认真地观察自己好长时间,每当我对一件事情失去耐心的时候,那句挂在嘴边的话一定是:“不做了,太麻烦。”在老师的启发下,发现造成自己耐心余额不足的主要原因是:1、渴望即时反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能立竿见影,希望快一点完事,快一点见到结果,快一点获得他人的反馈。这种“终点式思维”常常使我为了快点得到那个所谓的结果而草草了事,从不追求精准细致。并且时常自慰到: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岂不知没有好的过程,哪会有好的结果。所谓重要的过程,也是扎扎实实一步步走出来,而绝非敷衍了事。2、错误认知,总想少付出多回报。生活中人们常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可是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也付出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呢?”其实,我们付出的那一分努力所得的收获常常比我们期望的要小的多得多,特别是在事情的初级阶段。所以当结果并非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出现时,内心就会生出自以为正确却又愚蠢无比的念头:看看吧,付出了也没用。半途而废就水到渠成地发生了。3、拥有一颗玻璃心。有好多的事情,还没开始就退缩了。算了不做吧,也不知能不能做好,如果费了半天的工夫也没做好,那多丢人。因为害怕丢人而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开始,这种逻辑确实能说得通,可是不做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整天怠惰,无所事事就不怕别人笑话,这逻辑也说得通啊。
老师赠送的“快刀”真好用,就是那把“反复追问什么更重要”的刀,一刀下去,立刻见分晓:
1、获得一个结果重要还是获得一个好结果重要?当然是获得一个好结果重要了。那就先从小 事做起,把一件小事做好,从小的满足感做起吧。
2、现在看不到结果放弃重要,还是坚持将来获得一个好结果重要?当然是将来获得一个好结果重要了。那就从细微处去发现,去感知自己的变化吧,同时别忘了画个大大的胡萝卜放在眼前,不时地提醒自己别停下往前走。
3、害怕别人笑话重要还是努力成长重要?当然是努力成长重要了。那就赶紧打碎那颗玻璃心吧,你以为你是谁----王思聪啊?谁会有闲工夫管你那点破事,就算有人对你的所做发表评论,大多都出于善心。别忘了发表议论也是有成本的,要消耗注意力的,毕竟大家都不傻。无论什么事情没有人天生就会,一下子就能把事情做好,做不好就一遍遍做呗,做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好了。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不也说明这个道理吗!
拥有一些能力的好处是在只有当你获得以后才能体会得到,耐心就是这样的一种能力。能安安静静地、不急不躁地、不患得患失地去做事该是多大的福份哪。但行善事,莫问前程!静等耐心产生的奇效!
时间过得真快,快的都有点叫人不敢相信。在这飞逝的时间里,增长的不光是年龄,还有心智。哪怕是一点点,也能生出无穷的成长动力,朝向明天那个更好的自己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