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偶然发现杜亮给我刚发的朋友圈点赞了,想着有阵子没联系了,不知道这小子在忙些什么。点进他的微信,从上到下都是工程相关的。今天的开工,昨天的设计,还有二级建造师培训相关照片。
我赶紧给他发消息:哥们,咋的啦?不是在做人事吗?怎么看你动态都是工程类?
他秒回:是啊,实在不想做人力资源了。换了一个职业,现在请叫我“杜工”。
我:为嘛呀,人力资源多好呀,HR听起来多洋气。坐办公室就行了,做工程还要下工地。而且你人力资源也做了7、8年了吧,就这样放弃,你舍得呀?
他:不为啥,就是觉得HR没有工程有竞争力。无论是人才市场,还是婚恋市场。
我确实震惊了,他换工作我完全不会意外。万万没想到,竟然直接改道转行了。殊不知隔行如隔山,从文职转到了技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杜亮说,得知我转工程,身边的人都说我脑子进水了。但是我深知,转行我也许会后悔,毕竟从头再来,但是不转行,我会后悔一辈子。
02
去年,杜亮的领导承诺他,近期就会提拔他,已经上报到总公司了。据说,一起上报的还有工程部的几个同事。结果事与愿违,工程部的同事门都通过了,连原先没有列入计划的小陶也升职了,只有杜亮被驳回了。
杜亮想不明白,到公司5年多了,自认工作认真负责,没有过失误,在前两年的制度体系优化中因表现优秀还被表彰了。
问及原因,领导闪烁其词,只道总公司控制人员晋升比例。
一天想不明白,一周想不明白,杜亮想了一个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终于恍然大悟了。
公司里最受重视的是工程和营销人员,因为前者为公司生产产品,后者负责将产品卖出去。公司的盈利得靠他们,所以他们部门的人是需要激励的,而升职加薪则是最直接的手段。
而杜亮所在的人力资源岗位只属于后勤支持岗位,产生的都是管理成本,没有直接创造价值。待遇最差,吃力不讨好也是常见的。恰恰是这些岗位的人员最稳定,还有公司各层级的领导塞过来的亲朋好友,因为专业性不强、容易上手,都安排在这样的岗位。可替代性太强了,根本不需要总公司费心安抚、奖励,那何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工程营销岗位上,去发挥最大价值呢?
尽管想明白了,但这次晋升的失败,给杜亮的打击很大。
03
墨菲定律总是那么准。晋升失败后,杜亮冷静了几天,就被突如其来的另一个消息击倒。
谈了七年的女朋友要分手,原因是跟着杜亮看不到希望。据共同的朋友透露,前女友找了一个工程师,个头没他高、长得没他帅,但收入较高。
从别人那里传来的话再一次让杜亮羞愤不已。前女友说,杜亮这个岗位,如果30岁之前没有晋升,后面基本上就没戏了。而这个工程师是越老越吃香,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杜亮的语气很平静,仿佛说的是别人的故事。
我欲言又止,最后只好安慰道,既然选择了,那就专心做下去。不是常听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只要你专心做下去,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杜亮回了一个哭笑的表情。他说,谢谢你,我已经放下了。自我安慰来说,其实我算不错了,毕竟原来部门还有一个40多岁的同事,也只是普通员工而已。看着他,我就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太可怕了。我也很感谢前女友,是她的离开让我有了第二次选择的勇气。
引力碎碎念:人生总是充满意外和惊喜,当你怀着悲愤的情绪去质问老天时,往往会将意外变得更糟。而当你平静以对,照着自己的节奏继续前进时,就会发现惊喜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