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读完《追风筝的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阿富汗文化。印象中的阿富汗就是世界级的贫穷国度,女人穿着长袍围着面纱,传统与保守。这本书里描述的现状比我想象的更残酷些,但最最让我心痛的还是幼童遭受性暴力后的隐忍和恐惧。
我原以为他会痛哭流涕,但,谢天谢地,他没有,而我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就像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裤子后面深色的污渍一样。也假装没有看到从他双腿之间滴下的血滴,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
这是哈桑,那个可怜的低等人种的孩子,那年他仅仅12岁。当我看到阿塞夫和其他两个男孩时,我只是想到了他的不锈钢拳套,本以为把哈桑刚补好的兔唇再次撕裂就是对哈桑最大的侮辱,但我还是错了,那帮年纪不大思想却肮脏的“强盗”竟然对一个可怜又衷心的孩子采用了强暴力作为欺辱。
也就是因为他们当日的行为,阿米尔开始把自己的悔恨报复在一直爱他的哈桑身上,被强暴过的哈桑心理在受到创伤的同时,最爱的朋友和兄弟也抛弃了他。他就从此变成了一个更加自卑和逆来顺受的人。
然而,这样的命运在哈桑这里并不是终止。他的儿子索拉博在抚恤院在被塔利班人带走后遭受了跟他同样的待遇,对,并且这次不仅是一个人对他的施暴。宝丽莱照片中那个倚在父亲大腿、无忧无虑小男孩再也不复存在。他变得孤僻,沉默,自卑,没有安全感。以至于在阿米尔救他出塔利班后他没有表达任何感激,每晚在浴室要花一个小时一遍一遍搓着自己稚嫩的皮肤想变得干净,以至于当阿米尔试图只是让他回抚恤院再待一段时间曲线救他时,他一遍遍嚎啕大哭并哀求,最后选择割腕自杀,对任何事情不再抱有希望,不再有笑容。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心里为哈桑,为索拉博,为更多这样的孩子心痛。
与战争同样可怕恐怕就是性犯罪了,有人说疾病呢,疾病折磨的仅仅是一个人的身体,而性犯罪除了伤害了受害者的身体,更多的是让受害者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心灵创伤和灰色记忆。
昨天,在知乎上翻阅了将近四个小时关于性暴力的事件。才惊奇的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和平国家原来每年都有那么多强奸和性骚扰事件发生,更多的是女孩,绝大部分回答提问的都是匿名,颤抖的在键盘上码字,小心翼翼的整理内心从不敢与人分享的痛楚。很多女孩在遭受强奸后都选择了沉默,然后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都会产生多少的障碍,还有一部分拒绝恋爱和结婚。
我想一个人最孤独无助的时候莫过于手里伤害,却不能与身边的人诉说,得不到一丝理解和安慰,心中一直独守秘密的那种感觉。
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遭受强奸的理由,现在每天打开新闻,扑面而来的都是大尺度的新闻和画面,这种网络的开放更提升了性犯罪的几率。我想借着网友的话提醒女孩子永远要把安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每个社会人如果遇到类似犯罪现场的情景一定不要默默走开,因为有很多需要我们的人也许会因为我们的一丁点力量,往后的生活就不会永远透着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