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摇滚学校》,现场很燃很炸,我却没能取得太多的共鸣。可能是更前些时候看《摇滚莫扎特》的过高期望值,也可能是本身对摇滚并不太感兴趣,以至于在观影的过程中,深深觉得不值回票价。
简单讲就是一个拥有着摇滚梦想的人当老师煽动了一帮学校的小孩子去参加摇滚比赛的事情。
最后当然皆大欢喜,孩子们从摇滚中找到了自我,寻找到了倾诉的出口,获得了成长。
可是我却忘不了,有一个女孩,她最初就反对老师单纯让他们休息的举动,反对将全部的时间都拿来学习音乐,后来创建乐队时她也想参加,却因天赋不够而担任了乐队经理的职位。所幸她也乐在其中,管好了乐队的方方面面,十足的小大人。
这个“不合格的老师”,将所有的课程都换成了摇滚,摇滚音乐史、乐队排练。
我看完,内心总有些不舒服,他如此尽心尽力,不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为何一定要拉上孩子们?兴趣有着天赋的指引,半强制着孩子们玩摇滚,不也是一种另类的压迫吗?
玩摇滚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孩子们的内心,如何让每个人都找到自我,有些孩子想要父亲平等的对待,有些孩子想要父母亲切的陪伴,有些孩子想要同学温暖的接纳……玩摇滚让他们尝到自由的滋味,让他们明白什么叫主导自我,让他们通过“摇滚”来令家长正视。
可是孩子是极易引导的,并不是所有孩子长大后都希望做个摇滚歌手或乐手,不应该在如此的年龄,就决定好他们应当走的路程。在学校的课程并不一定都能用上,可是却让他们多了选择的机会。若是在十岁左右的年龄就决定做一个摇滚歌手,那当然可以不顾其他,用尽一生只为这个目标,可是有几个十岁的孩子已经确立好此生奋斗的目标?怕的是,在他后悔的时候,已经没有退路。
一个合格的老师,不应该这样决定孩子的未来。
不过是,摇滚帮助他们冲开规矩的束缚,让他们释放天性,让他们拥抱自由,也让他们拥抱同学和父母。精神是需要的,可课程,却不应该全为了这些,在最能够吸取知识的年龄,不应该只走一条路。
选择什么,应当是自己决定的,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建议你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