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沟通——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白说》)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听故事、讲故事,包括看新闻、刷抖音、玩微信,都是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故事讲不好,就少有读者、听众。
①“只要选对了‘人’,听者就会感同身受,就会以相同的情态沉浸在你的故事中。”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一个远房姑姑。
姑姑长得不漂亮,长我20岁,家里穷,没什么文化,来的时候很少给我带吃的,而且在我家一住就是好几天。
但是,晚上她会给我讲故事。我总是在她的故事中,沉沉睡去。
但第二天依然很盼望听到她讲的故事。
其实,那时候她讲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主要讲地主老财之类的故事。但就是让我着迷。
现在想来,她也许是选对了“人”,这个人,既是指“地主”,也是指“我”。
长大以后,我依然喜欢看故事、听故事。后来有文章说,这也是人的天性。
后来也发现,讲故事确实能够更能吸引人,也更有助于观点的理解。
②“传播者更多地处于被选择的处境。这就要求你只能增加自己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让别人自愿选择看你的东西。”
如我,天天更新每日一读,一靠自己的意志力,二靠读者,如果阅读量/展现量高,我就挺高兴,还会分析下这篇为什么高,那篇为什么不高。
但我写的这些,始终是出于被选择的境地,我无法要求别人都来看,所以我能做的只有自己坚持更新,尽量写好一点。
我记得我小时候,只能选择看电视和看书。
小时候家里还没装有线电视,只有几个台有内容看,还不是24小时都有得看。这时候,想看电视,就得守着时间、守着电视,现在还记得看《新白娘子传奇》《神雕侠侣》《绝代双骄》看得津津有味。
看书,就跟着老大屁股后面看他看完的,什么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马克吐温巴尔扎克福楼拜等等,也看得很爽。
如今的时代,选择多种多样,电视剧、书只要自己想看,什么时候都能看,自主权基本都在自己手上,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倒逼内容输出者提高质量,不然你竞争不了别人,没人看你,等着淘汰,没入繁华烟云之中。
最后,摘抄一句鸡汤作为结语:
“成功之前,总要穿过一片“黑暗森林”:努力不被肯定,隐忍不被理解,真心不被接纳,付出没有成果。那些熬过去的时光,将是成就你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