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春节是我们最期盼的节日了。小时候家里比较穷,除了逢年过节能看到有肉外,其他时候,估计只能等乡里邻居办喜事才能吃到了。大多数时候出现在我们饭桌上的是一两样自己种的青菜,有时会加点小菜,比如咸鱼、豆豉。过年的时候,不但能够吃到肉,最最开心的是能吃到平日里想吃都做不了的应节零食,更别提还有新衣服,更有压岁钱拿了。
年二十四这天是小年,这天开始可以称为“年”了。这一天,我们就会将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打扫一遍,洗洗刷刷的,务必要使家里焕然一新。不过我们家那时还是住在没有扇灰的砖瓦房里,无论怎么扫,都会感觉砖头的泥会掉下来。
年二十五到年二十八这几天,就是做一些小吃的时候了。这也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父亲会将之前准备好的粘米粉、糯米粉、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提前一天晚上和在一起,搓成团。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油炸一种叫“油果”的食物,有点类似广州的煎堆,只是没有芝麻还有是实心的,就是将粉团再捏成一个个小小团子,放到油锅里炸,这个很考究火候,我们用的是柴火灶,火大了容易焦黑,里面还不熟,火小了,大半天都炸不熟。另外还有一种叫做“铁勺挞”的小吃,是用粘米浆放到一个平平的铁勺里,再加上浸泡开的黄豆一起油炸而成。
一种叫做“打糙米”的小吃,这个小吃工序十分繁杂,先是要用当年的新糯米浸泡、蒸熟,晾晒至六七分干,拿到舂米的地方,将米舂扁,越扁越好,之后再晒干,再炒爆类似爆米花这样炒。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打糙米了,街上买了麦芽糖,熬到可以拉丝的时候,将爆好的米花与麦芽糖搅拌均匀,之后压平,切块,用白色的纸封好,保存的好的,放一年都不会坏。做这个小吃前前后后加起来得要半个月,还要是天气好,现在已经没有几家做这个东西了。
实际上这些小吃在现在看来既油腻又不好消化,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吃的东西,但是,对于我们小时候零食匮乏的情况下,那是相当吸引人的。
我们镇的豆腐很出名,据说是我们那里的水好,别的地方一样的人用一样的方法就是做不出一样的味道来。直到现在,都是外出回乡的人们必带的手信之一。那时候,物质并不丰富,豆腐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了,大多过年节才能吃到。豆腐有两种,一种是山水豆腐,每家每户过年前都自己家做,如果要放得久点就油炸了,加上大量的盐腌制,吃到年后的三四月份的都有。还有一种是放到灶上炕干的豆腐,我们叫豆腐干,这种就只有一部分祖传的人才会做,大多是做来卖的,这样豆腐干比山水豆腐更出名一些,就我们家那边才有的特产,很受欢迎。这两种豆腐都可以做成的客家酿豆腐,非常的美味。
除夕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开始杀猪的杀猪,捞鱼的捞鱼,宰牛的宰牛,这些牲畜都是村民们自家养的。我从你家买猪肉,你从我家买鱼,又从他家买牛肉。有钱的买多点,没钱的没少点,赊账的也有,但过年时会比较少,因为大家秉承着债不过年的说法。
准备年夜饭是从吃了早饭就开始的,鸡、鸭、鱼是必备的,还有一些葱、蒜、芹菜、生菜也是必须的。葱代表聪明,蒜代表算术好,芹菜代表勤快,鱼代表年年有余。
除夕这日,我们的风俗是只能吃两餐。大概在早上八九点吃早饭,年夜饭的时间过了下午两点就可以开始了。这个时候,有些人家人口多的,干活快的,大家分工合作,大概下午两、三点就有人陆陆续续放鞭炮了。放鞭炮的意思是告诉乡里乡亲们,我们家开始吃年夜饭啦。
我们家人手少,年幼的我与姐姐,八十多岁的奶奶,所有的活儿都是父亲一个人在做,所以等父亲忙完了事情,开始做饭炒菜的时候,别人家可能已经吃饱在聊天了。那时候,每当听到一户人家放鞭炮我与姐姐就跑出去看是哪家的,然后回来告诉父亲,谁谁谁开吃了,我们何时好呀?那时候那么的心急,仿佛晚一步年夜饭就会走了似的。
等到父亲炒好菜,摆好碗筷,我们还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贴对联,这个是我与姐姐的任务。我们早就将对联准备好,此时只需要抹上浆糊对着位子贴好就好了。二是放鞭炮,有钱人家的鞭炮有四、五十米长,我们家可能就十米左右吧,有就好了,并不打肿脸充胖子。我与姐姐拿着长长的烧火棍,一点着鞭炮就捂着耳朵往家里跑,迅速地关上门,开始享受我们家的年夜饭了。
开吃之前,先祭拜天、地、祖先,父亲会总结这一年取得的成果,并期望未来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年夜饭的菜色也都是一些家常菜,例如白切鸡,大蒜炒牛肉,清蒸鱼,红烧鱼,炒鱿鱼,客家酿豆腐,鸡杂炒芹菜,炒肉片,蒜蓉生菜,蒸腊肉腊肠,排骨汤等。这些菜色也伴随着我与姐姐的整个童年,直到我上了高中才有猪肉丸、牛肉丸,像是鲍鱼鱼翅海参这些都只是在书上有看到过而已。就算是这些普通的菜色,我们也吃得心满意足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的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吃完年夜饭搞好卫生,就是我与姐姐的快乐时光了。这一天无论有多么的冷,都是必须要冲凉的,说要将那一整年的霉运冲掉去迎接新年。我们冲了凉就换上年前准备好新衣服,重中之重的节目来啦,那就是父亲开始派压岁钱啦。记得小学的时候压岁钱是两元,初中是五元、十元,高中是五十元。物价一直是在上涨的,压岁钱也在上涨。
除夕夜到来之前父亲会出去催债,因为我们那里习俗是“债不过年”,一般这个时候去催债都能催的回来,除非真的没办法的还不了全部,也要还上一部分。过了这一天,整个春节期间都不能催债了,会冲了财气。
晚上八点准时收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家是在93/94年左右才有电视机的,并且那时村里面也还没有普及电视机,起码有一半的人家还是买不起的。我们边聊天边看晚会边吃零食坐等跨年,零食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不被禁止。
到了十二点正,大家都开始放鞭炮迎接新年真正的到来,鞭炮声会一直持续到一点多。这个时候我们熬不住的就会留一盏灯亮着可以去睡觉了,熬的了可以继续守夜到天明。
大年初一,五点多就会被鞭炮声吵醒,那是带着美好愿望的人们在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一天是年头的第一天,重中之重。年初一这一天还有很多的规矩,比如不能扫地不能扔垃圾,不能冲凉,不能到别人家串门,不煮新菜都吃旧菜,当然不吉利的话更是不能说的。与别的地方不同,我们那年初一是不拜年的,说是大年初一去别人家会带走那家人的运气,一整年都会不好。当然,现在大家没有这个忌讳了,随时来访都可以,但我们小时候还是非常遵守老一辈的规矩的,如果找玩伴,都是跑到他家门前大声喊名字的。
年初二,新婚媳妇回娘家;年初三,打扫卫生;年初四,老一辈的媳妇回娘家;年初五,祭财神;年初六,送穷鬼;年初七,人日。等到了初八,打工的打工,干活的干活,虽然说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但是年初八、初九、初十基本上都是为外出的人送行离家的日子了。
长大了,对过年越来越没有了期待,却越来越怀念儿时的过年味道,那个时候快乐来的简单,追求来的也简单,有的玩,有的吃,有的穿就是幸福。而今,物质越来越丰富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鲍鱼鱼翅也吃得起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长大成年的我们现在最期待的不是过年过节,而是全家老少能够齐聚一堂,家人平安、健康、欢喜、快乐。心系家人,在哪儿都是幸福。这大概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罢。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