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不是苏秦张仪那种纵横家,
郦生和陆贾都是儒家辩士。
郦生是一个具有很深儒家信仰的人。
郦生加入刘邦势力的过程很有意思。
入刘邦军前,喜读书,穷困潦倒,好不容易弄个看门工作,不服领导,乡里称为狂生。
这个狂生跟魏晋狂生不是一个意思,有点神经不正常的意思。
等到陈胜开始天下大乱,他家乡好几拨起义队伍经过,“深自藏匿”。
等刘邦军队经过,主动请求见刘邦,认定刘邦是可以托付成就大业的君主。
托同乡引荐说本人不是狂生。
同乡说见刘邦,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儒生,刘邦最讨厌儒生,见到戴儒生冠的人,要把他的冠解下来当尿壶。
但,郦食其还是坚持一身儒服见刘邦。
刘邦在床上叫两个女子洗脚,以表示对儒生的蔑视。
郦食其说你要争天下就“不宜踞见长者”。
刘邦立刻正经起问郦生有何良策。
郦食其纵论六国形势,提出占领陈留。
其弟郦商率数千人跟刘邦打天下,并为刘邦游说各国。
在《郦生陆贾列传》里,司马迁先把郦生、陆贾、朱建说了一遍,然后讲到后代怎么除国的,怎么死的。
又倒述了一段郦生参加革命的另一种记载。
司马迁在最后的太史公曰那段,很明确指出,这个记述不可信。
《资治通鉴》也未采用后入关加入队伍的那种说法。
郦食其是老革命,早在入关前就加入队伍了。
郦食其儒家特色,使其在革命队伍里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老革命为什么壮志未酬身先死呢?
郦生说齐是贬义词么?
本质上看,郦生之死不是贬义,反而彰显儒家生死观:杀身成仁。
举大事不顾细谨,郦食其说的是刘邦。
刘邦是要当皇帝的,成大事而不拘小节,根本不考虑到郦食其个人安危。
刘邦眼里,郦食其就是一棋子,而且是要抛弃的棋子,这是郦食其最后的领悟。
这句话《汉书》删掉了,因为政治不正确。
为什么刘邦要弃掉郦食其呢?
刘邦集团内部两种路线不调和造成的。
刘邦派郦食其去说齐,同时派韩信袭齐,一阴一阳,很可能是张良策划的。
而张良对郦食其很多主张是不同意的,尤其保留六国,忽悠刘邦给六国送印。
张良跟刘邦说了一大通道理,大家跟你刘邦闹革命,是要做大官拿封地的,你把好处给回六国,谁跟你干,谁帮你卖命?
刘邦立刻收回成命,骂郦食其竖儒。
这两种思想是很大不同,张良主张刘邦要当皇帝的,秦朝郡县要保留,不能再搞封建。
郦食其是要复古,恢复周礼。
所以,郦食其之死这个锅需要韩信这个后来背叛革命的来背。
表面上,韩信是听了身边谋士意见,不顾郦食其身在齐国,
实际上,韩信下齐使得刘邦集团利益最大化,彻底解决了齐人于楚汉间摇摆的风险。
这种写法实际上是为尊者讳,帮刘邦开脱。
盛德不辞让,
说的是郦食其领悟到被刘邦集团抛弃,
但为刘邦集团彻底解决了齐国威胁和风险,
成就了刘邦大业,是可以名垂汉史的了。
当仁不让,杀身成仁。
这就是一个儒者郦食其的取舍,
儒家生死观最好体现,
死得其所,死有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