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本书的目的】
通过这本书,我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存在情感暴力,自己有没有受过情感暴力,也希望自己搞清楚什么是情感暴力,然后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孩子,在发现别人对自己的情感暴力时,也能够巧妙避开。
说实话,我一直怕自己是情感暴力的施虐者!如果是这样,我会很自责,我的内心标杆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友善的人!所以,我一定不能情感暴力,要好好说话!说好话、说该说的话!
【关于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讲述了生活中要如何认识和摆脱情感暴力。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工作各方面的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我们分析了生活中情感暴力的具体表现及伪装的各种形式,探讨了情感暴力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可以更容易的学习与运用。
【关于本书的作者】
作者是加藤谛三,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生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会学会顾问,同时担任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代表作除了《情感暴力》,还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做个真正自信的人:现代人透视自我的宝典》《不服输的心理学》等数十部心理学作品。
【本书金句】
1、虐待如果以虐待本身的面貌示人,反而比较简单。但是,当虐待者伪装成道德观念,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施虐者、受虐者以及旁观的第三者,都会很难分辨其真伪。
(感悟:确实是如此,心理学的东西,有时候感觉很复杂,但是非常有用、有意义。突然想起,近半年来接触到的比较厉害的人,都特别喜欢心理学,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仅要“防坑”,还要“设坑”,让别人跳吧!?不管别人,我只求自己善良,只求不要“入坑”就好了。)
2、将枪口指向对方的威胁方式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你要我的命啊”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威胁是复杂的人际关系。
(感悟:原来这句话还有隐藏着那么多信息;那诸如“你这样做,真的让妈妈很伤心”这类的话应该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不想我的孩子被我“情感暴力”,那就不能这样说,只能有事说事)(写到这,我娃就醒了,(⊙o⊙)…先暂停)
3、在两种情况下,人会夸大悲伤,一种是间接地表现敌意的时候,另一种是要从别人那里取得什么的时候,其目的无外乎是博取同情和注意。
(感悟:隔壁邻家小孩来玩,看来可以解放几分钟,继续9:47——看来不行,孩子一直叫我,(⊙o⊙)…)
(感悟:13:59继续,我有一个朋友,我每次都非常担心和她聊天,因为不管是谁跟她聊什么,之后就会变成她的谈资,然后被她所有认识的人知道。然后,她会不会加上她想传播的个人色彩?我不知道。学到这点,我发现,她有些可怜,她做这些,应该就是想要博取注意吧)
4、人活着,最大的义务是让自己幸福。无差别的杀人事件的凶手和一般人的区别就是丢掉了这个义务。
(感悟:这又是让我释怀的一点。我以前,总是害怕别人的眼光和感受。现在虽然也是,但是更多是看自己感受,自己的主线。他人,能够同行,便是愉快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会有些难过,但是我还是会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5、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一定是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
(感悟:这本书真是一本睿智的书!所以,与人交谈,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专心与之交谈,才“看透”更多。)
6、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
(感悟:世俗的琐事太多,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所以,如果有外界的事情动摇我们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一点!一定要善良,不管别人如何做,我们善良,总是不会错的!)
【本书的核心内容】
1、什么是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是指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在表面上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和控制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及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其中,善意的操控是情感暴力的根本性特征,它的定义是打着善意的旗号,进而控制对方的内心。
(感悟:最怕的就是自己不经意间打着善意的旗号,说了不恰当的话伤害到孩子,伤害到亲朋好友了!)
2、情感暴力中的加害者通常是具有迎合性人格障碍的人:
具有迎合性人格障碍的人是指表面上不会和对方直接发生正面冲突,甚至看上去很有礼貌,做事也很细心周到,但是,他们的言语中却总是透露出对对方的批判、攻击、控制和要求等等,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我们常常会觉得很累。
(感悟:我有个朋友,我每次和她聊天都很累!不知道,我和别人聊天,别人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担心中。。。)
3、情感暴力在生活中伪装的各种形式:
把对方的不幸当成乐趣;用负面情绪控制对方;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喜欢说“我都是为你好”。
(感悟:我曾经跟孩子说过“你再不听话,妈妈要生气了”!啊!要注意,不能绑架自己的孩子!那我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就事论事,跟他说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吗?好像可行是吧!)
4、如何区分情感暴力中的加害者与受害者:
人际关系是区分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却不承认,哪怕说他是情感暴力者,他也不承认,那这种人多半是加害者;如果一个人表面上和身边的人相处得很好的话,而自己的心理却总是阴郁的,那这种人大部分是受害者。
(感悟:我犯了错会承认,我多半不是加害者;我表面与人相处得就不怎么好,不过,心理有时候是阴暗的,那我多半不是受害者;(⊙o⊙)…哈哈,看到这里,我放心了不少!)
5、加害者的心理状态:
加害者本身是无意识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利用爱和道德来绑架控制他人。从表面上来看,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不安的。只有通过支配他人,控制他人,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感悟:我如果加害别人,估计也是无意识的!我也觉得自己是善良的人,内心也是不安的,不过近一年已经成长了很多!我不喜欢支配和控制他人,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来提升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反思:我在找证据证明自己不是加害者又不是受害者吗?哈哈)
6、加害者实施情感暴力的手段:
加害者常常会站在道德的立场上,利用良识,来逼迫别人让步,让别人误以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别人好,让别人无可反驳。
(感悟:看到这里,突然觉得,适当地实施情感暴力难道不行吗?如果为了给他人养成良好的品质,适当的使用,可以吗?尽量不吧!让别人成为自由的人吧!)
7、容易成为受害者的两种人:
一种是内心孤独的人,因为特别需要爱和关心,所以会无限度地迎合别人,即使那个人是在利用他。另一种是严格遵守规则的人,他们的内心就像自动感应门,只要这件事符合规则,他们就会不加考虑实际情况、也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
(感悟:看到这里有些害怕!我是不是受害者无所谓,我的孩子一定不要养成受害者了!赶紧学学如何做!)
8、如何摆脱情感暴力:
(1)受害者要学会梳理自己的内心
困在情感暴力中的受害者不会反抗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讨厌的是什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他们需要梳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心理历程——是不是一直活在一个从小被灌入否定性的形象中。
然后,勇敢地打破它,打破自己心中的枷锁,真正为了自己而活着。
(感悟:给孩子的教育要注意:第一点,多给他人肯定;第二点,多给孩子接触各种有趣的东西,让孩子慢慢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第三点,支持孩子的喜好,让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喜好而活)
(2)坚决离开加害者,不要有任何的借口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时,无论对方是配偶还是父母,在心理上和空间上,都一定要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比如为了孩子、不知道明天怎么办等等。这些借口,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依赖感。
(感悟:其实这一点,感觉有些过了!如果每个人都是这么决绝,那中国离婚率还要再上升一个阶段!而且,人都是成长的,也许以前是加害者,现在想要悔改呢!)
(3)与人交谈要特别注意非语言信息
与别人交谈时,不要单纯用耳朵去听,也要用眼睛去看,看对方的表情、肢体等等。
然后,思考对方到底要表达什么东西。
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产生矛盾的时候,非语言信息就是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观察非语言信息,能让你有效避免调入情感暴力的陷阱中。
(感悟:感觉每学习一本书,即使是听书,都能够学到很多!昨天看了一点点电子书,都很受益!接下去,还是要继续听书、看书!14:20完成)
THE END 08:04 20190402